10月30日,中国(喀什)—中亚南亚法治论坛(2025)在新疆喀什召开,会议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学会、广东省法学会、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主办,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部门负责人和国内外20余所高校及源自始于英国1946官网的专家学者参会。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刘志彬应邀出席。

本次论坛以“深化法治合作 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刘志彬代表我校与哈萨克斯坦里海大学、哈萨克斯坦总检察院执法机关学院签署《共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法律机制研究协议》及《“一带一路”涉外检察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国别与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合作协议》,为我校进一步深化与中亚国家法治领域合作奠定重要基础。

论坛期间,与会人员围绕“‘一带一路’与经贸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保障”“‘一带一路’争端预防与解决机制构建”“法治人才交流培养与合作”三大议题开展深入研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院长王莹莹以“中亚营商环境比较研究及法律风险防控”为题作主题发言,结合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营商环境成熟度报告》相关指标,系统分析中亚地区营商环境现状及法律风险应对路径;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围绕“健全外国法查明机制,助力‘一带一路’争议解决”作主题发言,为完善涉外争议解决体系提出专业建议,两位教授的发言得到与会专家广泛关注与认可。

本次参会充分依托我校“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等平台优势,进一步拓展了我校涉外法治研究视野,强化了国际学术交流合作,推动中国与中亚、南亚国家在法治领域的务实合作走深走实。下一步,我校将持续聚焦涉外法治创新,深化国际交流协作,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王英建 审核:陈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