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支持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6月13日晚上,校领导与法律服务中心代表座谈会在长安校区5号教学楼309智慧教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校团委相关负责同志及法律服务中心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团委书记徐京平主持。 郭武军表示,法律服务中心是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训练的重要平台,在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他强调,“法服是我们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要充分发挥好、运用好品牌引领作用,开展更高质量、更加规范的社团建设,努力成为学校育人体系的重要支撑。他对法律服务中心未来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几点要求:要始终坚守初心,践行“以我所学,服务社会”,持续开展法律志愿公益服务,切实把法律服务中心打造成为学校闪亮的名片。要坚持学用结合,抓好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促进全面发展,助推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要点燃创新激情,适应新媒体发展,探索学生社团发展新模式,提升社团品牌影响力和价值。同时,他希望大家与“老法服人”加强沟通、良性互动,切实形成长效的联系机制,让更多的“法服人”参与到法律服务中心的建设发展中来,推动法律服务中心再上新台阶。 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屈一珅同学介绍法服整体发展情况及规范化管理工作。法律服务中心援助部、普法部、《西部法律评论》编辑部、学理部负责人,围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及校内第二课堂等情况等进行了发言交流,并就指导教师参与、学术水平提升、合作单位拓展、历史资料保存等内容提出了意见建议。 座谈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并围绕法律服务中心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展开交流。大家希望学校能够给予法律服务中心更多的指导与支持,共同将法律服务中心办出特色。校团委相关负责人一一回应同学们提出的热点问题,并表示,将把本次座谈会征集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归纳与分析,切实解决好同学们的关切,为法律服务中心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供稿:校团委)
2022-06-15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抢抓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冲刺期,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在前期校领导积极联系下,6月13日,源自英国始于1946处组织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新传学院共40余名毕业生赴西安国际港务区参观研习。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员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校师生分别参观了保税区西安赶鸭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国际港站营业大厅、西安新丝路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了解了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打造,国际港务区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等情况。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认真观看、仔细听讲、深入询问,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受益良多。 通过本次参观研习活动,学生们知晓了国际港务区的发展前景,了解了投资创业环境与相关的优惠政策,这将有力促进我校毕业生在国际港务区就业创业。 (供稿:源自英国始于1946处)
2022-06-146月10日下午,校纪委就“责任”问题与全校二级党组织、党支部书记70余人进行集体谈话。 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法规制度,对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追责问责等都有明确规定,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会议强调,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责任,以身作则抓好巡视整改工作,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职尽责,履行“一岗双责”,推动学校建设和事业发展。对于失职失责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校纪委全体同志参加集体谈话。 (供稿:纪委综合室)
2022-06-136月10日下午,2022年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在我校长安校区正式开班。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全校二级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全体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开班式。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李燕主持开班式。 郭武军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省委巡视整改和教育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必要举措。为办好本次培训班,郭武军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的重要意义;二要坚持学用结合,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三要严格纪律要求,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他希望全体参训人员认真学习,加强交流,学以致用,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开班仪式后,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肖道远进行了关于“责任”问题的集体谈话。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戴鲲做了题为“提高认识,夯实责任,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专题讲座,校纪委副书记康鹏领学了相关制度。 (供稿:党委组织部)
2022-06-13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表彰2021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报》(陕政办函〔2022〕64号),我校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本次共评选出教学成果奖350项,其中特等奖59项、一等奖89项、二等奖20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此次评选活动于2021年10月启动,我校高度重视,积极安排部署相关工作,精心筹划、培育建设,邀请校内外专家,从教学成果的内容、形式和创新点等着手,认真研讨,指导论证、反复打磨,精益求精、督促检查、宣传推介,为各成果组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本次获奖是各获奖部门高度重视教学研究的结果,更是学校长期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成果,将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西北政法大学2021年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序号 成果名称 主持人 等次 1 新时代德法兼修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 杨宗科 特等奖 2 全媒体时代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孙 江 一等奖 3 新时代政法特色大学英语ESP课程“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桑元峰 二等奖 4 着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创新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民法学教学体系 韩 松 二等奖 5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创新“一体两翼”法学博士人才培养体系 孙昊亮 二等奖 6 数字技术赋能,政法院校“二三四”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段坪利 二等奖 7 “任务引领,竞赛推动,思政贯通” 构建商科实践育人新模式 李晓宁 二等奖
2022-06-136月8日晚,我校第七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决赛暨第十四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闭幕式在长安校区“满天星”报告厅成功举行。陕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会长郑林科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宋宝萍教授、陕西理工大学黄存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毛志宏副教授、陕西科技大学网络思政中心主任李萌受邀担任本次大赛评委。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党委学工部、党委研工部、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心理辅导员现场观看了比赛,比赛还通过“西法大心理中心”视频号进行直播,3000余人线上观看。 心理情景剧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而新颖的形式,也是我校的一项品牌活动,曾多次荣获全国、省级奖项。本次大赛共有15个学院选送作品参赛,经过前期激烈角逐,六个学院代表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经过现场的精彩比拼,新闻传播学院《无价的眼泪》荣获一等奖,民商法学院《不被定义的审美》、刑事法学院学院《世界上另一个我》荣获二等奖,国际法学院《反内耗高手指南》、行政法学院《你我,家园》、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魇》荣获三等奖。 本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以“怡心养德 阳光护航”为主题,自4月启动以来,党委学工部、党委研工部及各学院精心组织开展了“全员育心”、“体育护心”、“美育沁心”、“生命润心”、“童趣涤心”、“学海随心”、“朋辈暖心”等7个系列60余项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活动效果好,传播了心理健康正能量,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是我校一项品牌育人活动,覆盖面广、影响力强,迄今为止已连续开展十四届,提升了心理育人工作实效,培养了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供稿:党委学工部)
2022-06-136月10日上午,学校在长安校区校务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审计整改专题会议。副校长马朝琦出席会议并讲话。教务处、科研处、后勤保障处、财务处、国资处、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刑事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商学院、《法律科学》编辑部等部门负责人与联络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审计处处长石慧芳主持。 石慧芳就审计厅对我校2021年度财务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核查发现问题,以及2021年度审计处对14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作出详细部署,落实整改责任部门,并提出整改方案。 马朝琦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根据审计署第11号令规定,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对拒绝接受或者不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拒不纠正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追究其负责人责任。同时他对这次审计整改工作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要抓住不放,锲而不舍;二要实事求是,认真对待;三要勉力而行,高度负责;四要真抓实干,敢于自查自纠。 最后,马朝琦要求相关部门要勇于担当、通力合作,圆满完成本次整改工作。 (供稿:审计处)
2022-06-106月8日上午,雁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曹宇一行到我校雁塔校区督导调研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副校长张军政陪同调研。 张军政代表学校对曹宇一行表示欢迎,感谢雁塔区长期以来对学校的支持和帮助,介绍了我校雁塔校区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就下一步落实整治作了汇报和表态。 曹宇一行到存在隐患的点位现场实地查看,他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彻查隐患,及时解决,扎实做好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要立足根本治理,长远谋划,确保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到位、整治到位,拆除违建,消除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表示雁塔区将大力支持和协助学校做好整治和拆除违建,建设好文明美丽校园。 雁塔区长延堡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凯、长延堡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黄伟琳,我校经济开发处、后勤保障处、保卫处、离退休管理处、工会(社区)相关负责人陪同参加了调研活动。 (供稿:校工会)
2022-06-086月8日下午,学校召开教职工住房出租出借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动员大会,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张军政,校公有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和校教职工住房出租出借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张军政主持。 会议学习了《西北政法大学教职工住房管理办法》和《西北政法大学教职工住房出租出借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方案》,张军政副校长通报了前一阶段工作成果,并对下一阶段排查整治进行了动员部署。会议强调,要深刻吸取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坍塌事故教训,严格规范教职工住房出租出借行为,积极稳妥推进校内违建拆除工作,加强校园房屋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范九利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要站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和维护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的政治高度来重视教职工住房及违建整治工作,要把此次整治工作作为依法治校的试金石。二是要态度坚决,扛起责任。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把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坚决的态度、扎实的举措、务实的作风,认真落实学校的工作方案。三是要精心谋划,分类推进。后勤保障处作为牵头部门,要进一步细化方案,一定要底数清、措施硬。四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协调配合。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会议制度,通报情况,查摆问题,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五是要加强督察督办,严肃问责。切实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把监督执纪问责贯穿到排查整治工作全过程。针对违规人员,学校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供稿:后勤保障处)
2022-06-086月7日上午,我校在长安校区五号教学楼307教室召开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汇报会暨学生心理危机研判会。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教务处及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心理辅导员共计40余人参会,会议由学工部部长燕福民主持。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汇报会上,各学院依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与机制、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活动总结及特色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8分钟的交流汇报。燕福民从活动精彩纷呈有亮点、凝练品牌有特色、五育融合有深度、立德树人有高度四个方面对本届宣传季活动进行了总结。评委根据宣传季期间的活动开展及品牌特色活动的建设情况打分推荐,最终评选出民商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和商学院荣获“第十四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季先进组织单位”,国际法学院“心岛”工作室,新闻传播学院“心运动 乐生活”晨曦运动,外国语学院心理健康英语角等三项活动获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 第二阶段的学生心理危机研判会上,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赵智勇结合开学初心理测评、日常心理咨询、重点学生排查、学院督查走访以及心理危机事件干预等工作,向与会人员通报了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特点及防控风险。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就本学院心理问题重点学生的教育管理情况及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汇报,并就个别案例进行集体会商、研判。 燕福民针对如何做好预防干预心理危机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畅通心理咨询渠道、辅导员——学生渠道和家校沟通渠道;二是通过辅导员深入谈心谈话和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作用,全面清楚掌握学生的情绪行为动态;三是认真落实心理中心的专业评估、干预意见。 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在总结时强调,全体学工干部要提高站位,警钟长鸣树立底线意识,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帮助学生健康成才,全面发展;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本领,着力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积极求助;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问题成因,对症下药,增强教育疏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供稿:党委学工部)
2022-06-08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8月20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看望慰问了我校抗战老同志、老党员王翠芬,为其颁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郭武军代表学校党委向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他关切询问了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疗养生活情况,与老人共同追忆往昔峥嵘岁月,高度赞扬了她为中国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的贡献。 王翠芬对学校的关心关怀表示感谢。她动情地表示,将永远铭记党的恩情,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听党话、跟党走。 党委组织部、离退休管理处相关同志参加慰问活动。 (供稿:党委组织部 撰稿:樊丁 审核:李君)
8月13日,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在学院会议室召开法律史学科建设暨法律文化合作推进会。校长范九利、副校长赵全宇出席会议。会议由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院长陈玺教授主持。 范九利充分肯定了近年法律史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客观剖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他强调,下一步要强化学科内涵建设,突出应用研究,以“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服务法治”为宗旨,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目标,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同时就拓展社会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推动学科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法律史学科首席专家汪世荣教授、法律史学科带头人闫晓君教授、陈玺教授分别对学科建设提出下一步工作设想和措施。法律史学科秘书王斌通副教授从学科平台建设、科研创新、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会上,大家还就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和法律文化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刑事法学院负责人,校友代表,法律史教研室全体教师及在校博士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 (供稿: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撰稿:王斌通 审核:陈玺)
7月30日,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我校召开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简称留基委)2026年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线上推进会。副校长张荣刚出席,各相关学院负责同志参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陈梦琦主持会议并进行答疑。 张荣刚提出三项核心部署:第一,学院须强化主体责任与优势整合,深度梳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研究的课题基础、师资力量及国际合作网络,将学术资源转化为申报核心竞争力;第二,严格遵循课题导向原则提升内容质量,细化调研设计、成果预期及研修计划,通过预审机制保障“课题-研究-派出”逻辑链的严谨性与可行性;第三,建立协同推进长效机制,高效利用国家资源支持师生赴高水平平台研修,通过三年周期夯实合作基础、促进成果反哺学科建设,为学校国际化战略升级提供持续动能。 留基委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旨在加快培养和储备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人才,可通过高级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后、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等选派类别派出师生赴国外合作院校研修学习。项目采取各单位向留基委申报项目,留基委组织专家评审并确定资助项目,项目单位选拔推荐人选,经留基委审核录取后派出的模式实施。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王梦琳 审核:陈梦琦)
6月7日下午,学校在雁塔校区召开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专项工作会,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副校长常安主持。 范九利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紧扣新时代学位点建设要求,加快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学科博士培养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科方向凝练、培养方案优化、导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切实增强我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影响力。要以科研创新驱动学科发展,整合资源激发活力。要建立跨院校、跨领域合作机制,尤其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要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打造适应全球治理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储备,为法治教育强国与国家高端人才战略输送优质力量。要统一行动、协同落实,积极主动作为,以务实举措推进博士点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 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彩如汇报项目博士导学关系调研情况,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洋汇报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黄远江汇报“一带一路”高端法律人才博士项目工作方案。 各专业(方向)负责人,党政办、纪委机关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进行交流讨论。 (供稿:研究生院 撰稿:冯佳慧 审核:常安)
近日,我校6名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梁潘黄律师事务所,开启为期三个月的法务实习。 事务所根据学生专业方向及研究兴趣,安排了带教律师并组建指导小组。实习开始以来,同学们已深度参与多项核心法律实务工作:对拟上市公司的金融犯罪记录、制裁信息、核心管理人员背景、股权结构等关键事项进行尽职调查,协同保障企业上市工作的合规与顺利推进;围绕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地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助力客户选择海外投资国家和地区;参与母公司认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与股东决议信息审查等议题讨论,协助法律意见书起草等英文法律文书撰写等。 学生们表示,在带教律师的指导下,通过深度参与跨境法律实务工作,不仅系统掌握了国际商事法律规则的核心要义,更全面了解了涉外法律事务的规范化处理流程。显著提升了涉外法律文书撰写、跨境争议解决等专业实务能力,法律英语的应用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逐步构建起系统化、国际化的法律知识体系,形成了对国际法律规则的多维立体认知。 我校于2019年与马来西亚梁潘黄律师事务所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学校第一所海外实习基地,每年可选派10名优秀学生赴马来西亚吉隆坡进行为期3个月的法务实习。项目实施以来,累计50余名学生参与项目,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该项目是我校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国际法律实践机会,有效拓宽了学生的国际法律视野,为其将来从事涉外法律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更为中马两国在法律学术研究与实践经验分享方面搭建了双向交流机制。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将继续强化法律实务领域的国际交流,拓展更广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助力学校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梁茵 审核:陈梦琦)
7月16日,省委统战部在西安举办第十期“同心聚·半月谈”座谈会暨“秦知园”读书沙龙。我校无党派人士、副校长常安应邀参加。 会议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读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及无党派人士工作的重要论述摘编。 常安作为省级无党派代表人士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他表示,作为无党派人士,要坚持以党为师、不忘合作初心,立足本职岗位,深耕专业领域,坚定不移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者、推动者、维护者;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社会服务,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彰显无党派人士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建设和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供稿:党委统战部 撰稿:刘贝贝 审核:马玲)
7月17日,由我校能源安全与法治保障中心、上海大学法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企业家联合会、新疆哈密市律师协会和我校新疆校友会主办,上海市海华永泰(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单位支持承办的“2025能源安全与法治保障专题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召开。我校校长范九利,哈密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公安局长谭湘,哈密市司法局党组书记洪燕出席论坛并致辞。我校校友总会副会长、上海海华永泰(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张伟民主持论坛。 范九利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特别是《能源法》的颁布施行为我们开展能源安全与法治保障研究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我校法学学科底蕴深厚、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形成了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与区域发展的研究特色。举办本次专题研讨会,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的务实举措,也是集思广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学术盛会。期望以此为契机,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协同发力,持续优化多方共建、共谋发展的合作新机制,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影响力的能源安全与法律保障研究高地。 在论坛主旨发言环节,我校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院长舒洪水教授,上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邓云成,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强力教授,立信税务师事务所(天津)有限公司张楠,我校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陕西省能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吕江教授等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法律实务人士分别以《强化新疆在国家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完善新疆能源安全法治保障体系》《陆海碳索:陆海统筹视野下的能源安全——碳排放双向治理》《能源企业融资法律若干问题》《能源集团企业常见积血风险》《能源法的守正与创新》》等为主题作发言,围绕能源安全法治保障、能源企业发展与风险防范等方面,多视角、多层次进行了会议研讨和交流。 我校党政办、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科研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领域的代表参加论坛。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吕江 审核:李立)
8月21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拟认定5999门课程为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课程1000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500门,线下课程184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2206门,社会实践课程451门。我校此次共有8门课程拟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其中犯罪学、行政诉讼法、计量经济学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知识产权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政治学原理、综合英语为线下课程,民事法诊所为社会实践课程,获评数量上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教务处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年度检查为抓手,在课程建设中贯彻OBE理念,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梯度的一流课程培育体系。本轮申报,教务处牵头科学谋划、认真准备、多方协调,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反复打磨,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省级一流课程(含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省级特色线上建设项目课程)48门,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 未来,教务处将继续发挥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供稿:教务处 撰稿:王鹏飞 审核:李大勇)
8月12日下午,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张荣刚一行赴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调研交流,与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孙炜东会谈 。 范九利对秘书处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在涉中亚领域的工作进展。他强调,作为国家法治人才培养和法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我校始终立足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面向中亚地区合作发展的现实需求,积极融入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近年来,学校聚焦涉中亚法治合作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关键领域持续深耕,取得了一系列务实成果。范九利表示,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加强与秘书处的合作,重点在共建高水平研究平台、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深化法律研究协同机制、推动法律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孙炜东对范九利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详细介绍了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的成立背景及主要职责,并对西北政法大学积极开展涉中亚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通过此次座谈,秘书处对学校在相关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有了更深入了解,对学校在中国-中亚合作进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感谢。他表示,期待此次交流能增进双方了解,为未来在智库建设与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共同推动落实好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并为第三届中国—中亚峰会积累成果创造条件。 张荣刚表示,此次调研收获颇丰,既深化了对秘书处职能的认识,也增进了合作共识。他强调,面向中国中亚合作的长远发展,学校将依托学科优势和实践基础,在秘书处的统筹引领下,进一步加强双方在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智库联合建设等领域的紧密协作,共同为中国-中亚峰会目标的落地落实提供有力支撑。 双方围绕深化合作路径与举措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刑事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本次调研交流。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王英建 审核:陈梦琦)
7月1日,“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在校务楼一楼大厅举办。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参加活动。 本次书画作品展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校工会、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主办,艺术中心美术工作坊承办。活动作品汇集了校工会教师代表作品、校团委校园艺术节优秀作品、繁星·计划学生国画班作品以及美术工作坊学生作品。作品以书言志、以画寄情,深情讴歌党的光辉历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工作坊参与活动的戴佳怡同学表示:“我一直在美术工作坊系统地学习中国画,延续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完成这幅国画作品时,我以牡丹喻繁荣,以蝴蝶表祥瑞,用笔墨勾勒对党和祖国的深情。此次参展是一次美育实践成果的展示,更激励着我作为西法大学子用画笔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 “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书画作品展不仅是我校师生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深情献礼,更是一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生动实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抒发爱党情怀、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刘珏 审核:刘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