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西北政法大学第三届“海峡两岸法律文化节”两岸师生联欢会在我校长安校区一号教学楼AJ33隆重举行。台湾东吴大学、中正大学师生代表以及我校学生代表莅临晚会现场。 19时30分,晚会正式开始。首先是由校啦啦操队带来的开场舞表演——《花球操》,她们用充满动感的舞步向大家展示了大学生的朝气蓬勃。接着,校艺术团的侯卓君同学带来一首《错的人》,她极具感染力的嗓音和动情的演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喝彩。校艺术团的张璐同学用一曲葫芦丝《竹楼情歌》描绘出了阿里山和日月潭的美景与高山竹楼深处的缕缕情思。 台湾中正大学法学院卢映洁教授代表台湾师生讲话 随后,海峡两岸同学现场互动。在播放一段台湾东吴大学的介绍视频后,东吴大学的同学们携手带来台湾歌曲表演。中正大学的同学们带来的歌曲联唱《欢乐99》,用闽南语诉说着海峡另一边的四季变幻,经典的老歌重温着海峡两岸的浓浓友情。两岸同学的互动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接下来,学生武术协会的同学们用一拳一剑的精彩表演将习武人刚毅不屈与强劲执着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场掌声阵阵。“乐云轩”相声社的同学们带来的幽默风趣的相声《奋斗》,他们通过诙谐的语言告诫青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理想,把握韶华努力奋斗。校艺术团舞蹈部的同学们表演的街舞《热舞青春》,彰显了我校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与协作精神。 最后,我校师生与台湾师生携手同唱《朋友》,两岸人民浓浓的情谊蕴含在歌声中。21时整,晚会圆满落下帷幕。本场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为我校师生以及台湾中正大学、东吴大学的师生们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的同时,也促进了两岸同学之间的交流。
2015-11-13近日,陕西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公布“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年度项目结题验收结果的通知》(陕教高[2015]28号)。根据《通知》,2013年共批准立项311项,其中重点项目104项,一般项目207项。本次项目验收结论为:“优秀”项目43项、“合格”项目243项、申请延期结题项目25项。 我校共有4项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1项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参与了此次结题验收工作,验收结论均为“合格”。这五个项目分别是:罗大文教授主持的重点项目“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13BZ62)”、程淑娟教授主持的一般项目“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下法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13BY64)”、管华副教授主持的一般项目“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3BY65)”、段兵副教授主持的一般项目“法科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13BY66)”、范庆标副研究员主持的重点项目“成人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创新与实践(13J10)”。 省教育厅《通知》要求各高校要认真落实《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配套经费,组织成果推广等,保障项目顺利开展;建立教改项目建设工作长效机制,组织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2015-11-1311月11日上午,雁塔校区地下车库暨北门工程竣工验收会议在图书馆二楼大厅举行。校长贾宇、纪委书记罗新远、副校长宣力、李玉朝、校长助理汪世荣、樊铁虎以及校内有关部门负责人、业主代表、施工单位、消防检测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代表参加验收会。会议由基建处处长呼勇主持。 会上,基建处副处长孟红军介绍了工程总体情况。我校雁塔校区地下车库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6905平方米,设计停车位600个。于2013年9月15日正式开工, 2015年8月全部完成施工图和施工合同约定的工作内容。两年多的时间里,基建处克服场地狭小、土方开挖和回填量大、施工时间因天气和政府治污减霾原因而不断受到中断等困难,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及时调整工作计划,抓住重要节点,严把工程质量,顺利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经施工单位、消防检测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我校共同检查验收,宣力副校长宣布了验收结论:该项目圆满完成了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的工程内容,工程质量达到国家相关质量验收规范和标准要求,工程资料齐全,质量评定结果为合格。 验收大会上,贾宇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代表学校对我校雁塔校区地下车库工程顺利竣工验收表示祝贺,指出雁塔校区地下车库是师生员工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和形象工程,是雁塔校区环境整治的重点工程,对于改变校友对母校的印象有重要影响,对于改善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有重要意义。他对所有建设单位付出的辛勤劳动和校内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表示感谢,对基建处在工程建设中节约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的种种做法予以充分肯定。贾宇校长要求基建处要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工程竣工验收以后的后续工作。他强调车辆入库管理工作涉及到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工作难度大,复杂因素多,为确保车辆顺利入库,保卫处事先需要做大量的调查摸底工作,要精心设计工作方案,要全面细致的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各项工作之间要衔接紧密,服务要耐心细致,全面体现以人为本。要求后勤保障处要紧跟工作节奏,尽快制定出雁塔校区综合治理一揽子规划和方案,力争用几年时间改善雁塔校区基础设施水平,完善整体功能,将雁塔校区建设成宜居美丽的校园。 会前,全体参会人员深入到地下车库进行了现场参观验收。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业主代表在验收会上做了发言。
2015-11-1211月5日下午,陕西省纪委宣传部部长崔利民同志应邀为我校党员干部做党风廉政教育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校纪委书记罗新远同志主持。校党政领导、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全校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报告会。 崔利民同志的报告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深刻分析了我国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的战略思想。指出在严峻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严厉惩治腐败和深化改革是当前我国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抉择。党要实现“四个全面”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以落实“两个责任”为抓手,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廉洁自律的管理和要求,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做廉洁勤政的自觉推动者、践行者、示范者。 罗新远书记对崔利民同志的报告作了总结。他指出,崔利民同志的报告,内容丰富、资料详实,政策性、理论性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形势和任务,落实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要求,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他要求我校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领会报告的内容,结合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
2015-11-099月4日至5日,由中国法学会和法国比较立法协会共同主办的“中法法律交流日活动”在法国巴黎第二大学成功举办。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广东省法学会会长梁伟发、中国法学会对外联络部主任谷昭民以及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的中方学者20余人以及法国法学界专家学者共约40参加了本次活动,我校经济法学院教授郑艳馨作为我校代表也应邀参加了本次活动。“中法法律交流日活动”作为中国法学会与法国比较立法学会双方重要的合作项目,迄今已经举办了12次。双方通过这一平台汇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法学专家学者,就法学理论研究及实践中涉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并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成为中法法学交流甚至中欧法学交流的金牌项目。本次活动以“中欧法律确定性及经济合作”为主题,中法两国学者围绕“经济合作及投资”以及“国际实务”两大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会上,陈冀平书记参加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法国比较立法协会会长科森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法国比较立法协会秘书长、法国最高行政法院高级审判员帕里斯主持开幕式。中法两国学者们就会议主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就以“推进全球治理法治化,维护全球贸易自由化,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为内容的合作共赢五项原则,打造“中法法律交流日活动”升级版问题提出了希望和建议。 9月7日,中方代表们赶赴意大利罗马,并在国际统一私法协会总部成功召开了“中国—欧洲法律论坛”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欧各方共同见证了指导委员会欧方主席的顺利交接,并就下届论坛的议题、地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就提升论坛的层次和水平的方式与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进一步明确了论坛的全方位长足发展的主攻方向。 9月8日至9日,中方代表们参加了由中国法学会和意大利全球法律服务律师事务所共同主办,奥中法律协会、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中国政法大学协办,在意大利最高上诉法院召开的第三届“中国—欧洲法律论坛”。来自中国、意大利、法国、奥地利、德国等近百名中欧法学专家学者们参加了本次论坛。中欧双方高度重视本届论坛,陈冀平会长参加论坛开幕式和闭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意大利最高上诉法院副院长罗威利、意大利副总检察长塞尔瓦吉、奥地利奥中法律协会主席、奥地利国民议会议长汉纳斯•亚罗利姆参加开幕式并致辞,意大利总理立法事务办公室、中意交往联谊会、国际刑法学协会意大利分会以及罗马律师协会也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论坛得到欧洲议会的高级赞助并列入中欧建交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之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重建法律和经济丝绸之路”。中欧法学界人士围绕“中欧法律合作之未来”、“司法制度”、“竞争政策”、“刑事法律的发展”、“民法”、“金融及资本市场:中欧发展之比较”、“法律保障和登记透明作为确定营业场所之优势”等八大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研究,议题广泛,研讨深入。我校郑艳馨教授作为“竞争政策”议题的中方发言人,在会上作“论公用企业价格的分类管制”的主题发言,引发了中欧法学界人士的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在中欧双方专家学者们的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中圆满落下帷幕。 郑艳馨教授在“中国—欧洲法律论坛”上作主题发言 (意大利罗马:意大利最高上诉法院) 中法学者举办“中法法律交流日活动”活动 (法国巴黎:法国巴黎第二大学) 中欧学者召开“中国—欧洲法律论坛”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意大利罗马:国际统一私法协会总部)
2015-11-06近日,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竞赛获奖名单揭晓,我校获得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并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主办,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通过竞赛推动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陕西赛区竞赛由省教育厅组织。 我校自2012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四年以来,共计支持校级立项项目271项,其中有86项获得国家级立项,186项获得省级立项,获国家级立项数在省属院校中位居前列。累计参与项目指导的教师、实务部门导师500余人次,直接参与项目实践的本科学生1000余人次,部分学校支持、孵化的项目如“初晨网”、“新锐青年工作室”等已经创业成功,实现了商业化运营和持续盈利。 附:获奖名单 获奖级别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成员 指导教师 金奖 “大学”:你的锦瑟年华 吴颖 何晓琴、郑悠然、余若凡、郭鑫、何晓丽 管华 银奖 新时代青年的旅行-互联旅行 岳明琦 郝晶、郭武、郭楠 石忠莉 铜奖 趣快递app校园智能服务 张俏俏 王一可、王帧、李显逯、杨紫腾 张荣刚 铜奖 乐学 刘婧仪 贾涵、朱勇、郭辰 李永宁 铜奖 校内线上旧物交易平台-换享 李瑞雪 韩丽媛、王奕鸥、孙一冰、郭雅琪 黄远江
2015-11-06应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的邀请,2015年10月26日至30日,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慕明春教授、副院长罗朋教授等一行三人赴港澳参加了以“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并在会议期间,就本科生推免研究生、骨干教师培训与访学等合作事宜达成了有关合作意向。 澳门科技大学始建于2000年,秉承“意诚格物”的校训,恪守“增进文化交流,致力人才培养,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学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展迅速,学校拥有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是澳门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大学,也是两岸四地最年轻的百强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是澳门科技大学的第三大学院,在澳门及亚太地区已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人文艺术学院的院长是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执行副院长是张志庆教授。人文艺术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位课程,拥有从本科到博士的专业学历教育体系,在读学生约一千名。孙江教授一行在澳门科技大学访问期间,与人文艺术学院执行副院长张志庆教授、副教授孙瑱博士等就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从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到课程的完善与优化,从教师队伍建设到搭建学术与文化交流平台,双方相互介绍了经验,并就未来发展可以合作的项目进行了探讨。研讨会后,新闻传播学院就建立双方深度合作与互访机制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主要内容包括共同探讨新媒体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以教育、教学资源交叉互补为原则,推进本科交换生、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生推免、教师短期进修与访学等重要合作事项,孙江院长还为并为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志庆教授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 香港浸会大学成立于1956年,这是一所具有基督教教育传统的香港公立大学,学校将“全人教育”作为其教育目标,以“笃信力行”校训,教研并重,文理互通,其多个学科位列世界前200强,而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t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于1968年创立,是香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镇,被誉为“亚洲第一”,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新闻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新闻学院等老牌知名学府比肩。传理学院下设新闻系、传播系及电影艺术学院;学士学位课程分为电影与媒体艺术、新闻学、组织传播、公关及广告等四大主修范畴,研究生课程包括传理学、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艺术、国际新闻、传媒管理、影视与新媒体制片管理等。 孙江院长一行受到了传理学院院长黄煜教授的热情接待,在与传理学院教师研讨过程中,黄煜教授教授介绍了传理学院的历史与未来发展设想。传理学院以“唯真为善”为院训,注重对学生职业理想激发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塑造,在人才培养方面,关注世界新闻业发展前沿,并力求呼应新闻业的最新发展。在当今新媒体快速发展形势下,传理学院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专业活动,如定期举办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论坛与亚洲卓越新闻奖得主论坛,不定期聘请业界精英进校讲座,聘请著名导演姜文担任电影学院院长,聘请著名电影人侯孝贤、杜琪峰等为学生授课或进行讲座。传理学院的学生每年都会被送往英美名校新闻学院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学院也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报道,通过一线实地采访增长实践技能。传理学院培养出来一大批媒介精英,学院还经常要去校友回校与学生交流。在研讨会后,黄煜教授欣然接受了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的聘书,他表示非常愿意就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并表示愿意接受新闻学院教师赴传理学院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会后,黄煜院长还亲自陪同孙江院长一行参观了传理学院的各类新媒体实验室、学生工作室等。传理学院拥有一座十一层高的传理大楼,其实验室设置齐全,设备先进,除了常规化的实验室外,还设有先进的电视演播室、电影制作工厂等,围绕新媒体,建有新媒体实验室、动画设计实验室、镜头媒体艺术工作室、可穿戴媒体实验室、应用传播实验室等,这也是传理学院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呼应。孙江院长一行访问传理学院期间,双方还就新媒体时代学生培养、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就教师进修访学、交流和培训等事项达成合作意向。 电影学院的电影课堂 传理学院实验室之 平面艺术工作室
2015-11-0210月26日,依据陕西省人社厅下发《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认定省属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的通知》陕人社函[2015]902号文件,西北政法大学被认定为省属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为了响应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学校对我校毕业生创业工作高度重视,于2015年初委托商学院成立“西北政法大学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并要求商学院认真准备材料,积极地向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申报省属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经过大半年的收集材料,组织编写,多次深入修改,向上级单位递交的《关于认定西北政法大学为省属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的报告》于8月29日通过了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初审,后又经历了评审、实地考察、公示等环节,于2015年10月26日被正式认定为省属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2015-10-29近日,陕西红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致函我校,由中央电视台负责拍摄的文献纪录片《横山起义》,聘请我校离退休老教授李凤权同志为该片文学顾问。 横山起义发生在1946年10月23日,在毛泽东同志精心部署和时任中共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的策划和指挥下,由时任国民党陕北保安指挥部副指挥官的中共党员胡景铎同志在陕北横山地区成功发动的一次武装起义。横山起义发生在解放战争初期敌强我弱、敌攻我守的严峻时刻,对缓解陕甘宁边区的威胁,为解放军转战陕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回旋余地,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和意义。 李凤权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工作,著有《胡景翼传》《横山起义》等书,编写了《横山起义》《民国上将胡景翼》《传奇将军胡笠僧》等重大历史材料剧本。
2015-10-2310月20日晚19:30,西北政法大学艺术团成立大会在我校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校长贾宇,校党委副书记赵健,我校艺术顾问李传敢、张文立,校团委书记宋白,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付春生等出席。成立大会由党委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张军政主持。 贾宇校长在成立大会上代表学校向艺术顾问李传敢、张立文颁发了聘书。与会的师生代表分别作了发言,赵健副书记向入选的艺术团员表示了祝贺,希望艺术团员们牢记艺无止境,努力奋斗。李传敢引用了雨果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数学、文字和音符”强调了艺术实践的重要性,表示将尽全力建言献策,积极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付春生就我校艺术教育中心的近期工作向参会师生作了介绍。行政法学院2013级张琳堃同学代表团员发言,她表达了同学们将努力排演优秀作品的强烈意愿和坚定决心。 会上,贾宇校长从艺术教育中心成立讲起,结合他的经历,深入浅出的解读了艺术的本质,从“为什么要建设艺术团”和“艺术团要发展成什么样”两个方面强调了艺术对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独特作用。贾校长指出,学校将给予艺术团全方位的支持,艺术团的同学也要协调好学习和文艺活动之间的关系,以饱满的热情、优秀的作品感染全校师生,走出潼关,走向全国,为将我校艺术团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校艺术团而不懈努力。 今年7月,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大学生艺术教育水平,在整合我校原大学生艺术团和大学生合唱艺术团资源的基础上,筹备组建西北政法大学艺术团。新学期伊始,学校遴选吸纳了240余名在合唱、器乐演奏、舞蹈主持、表演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加入艺术团。目前,艺术团新学期的各项排练活动已全面展开。
2015-10-237月16日,学校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推进会。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要持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改进作风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对标对表落实“五个进一步到位”要求,从严从紧抓好“回头看”发现问题整改,聚焦查摆问题和整改整治,及时完善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动真碰硬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不走过场。 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扛牢政治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扛牢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学习教育工作专班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总结成效和经验,确保学习教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将学习教育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持续强化作风教风学风建设,深入推进综合改革,高标准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认真做好暑假期间重点工作,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学校学习教育工作专班成员单位有关负责人、各二级党组织书记参加会议。 (供稿:党委组织部 撰稿:樊丁 审核:李君)
7月12日至13日,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2025年年会暨“国际私法与中国式现代化”论坛在成都隆重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主办,成都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司法机关的四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我校涉外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超汉教授,《法律科学》副主编孙尚鸿教授,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翁杰教授、张丝路博士、刘静博士及博士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肖永平主持,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朱明,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省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秦海,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会长、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黄进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黄进主持大会报告,大会分设17个专题研讨会,张超汉、孙尚鸿分别在“人工智能与国际私法”专题和“跨境数据流动与国际私法”“跨境电商平台规则”专题担任与谈评议人,博士研究生石文慧在“数据跨境流动与管辖权”专题作《数字丝绸之路背景下民航数据管辖权的冲突与协调》的汇报。 年会闭幕式环节举行了“2024 年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奖”颁奖仪式。张超汉、张丝路荣获中国国际私法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博士研究生贾乔荣获费宗祎青年国际私法学者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会议期间,我校师生深刻讨论了国际私法领域的前沿问题,为国际私法研究和发展贡献宝贵智慧和思想。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关注国际私法的新发展,以创新思维推动国际私法学科建设,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涉外法治体系提供智力支持。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石文慧 审批:李立)
6月29日,第四届长安经济法青年博士论坛暨“经邦济世”青年学术奖学金颁奖典礼在西安举办。本次论坛由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法律科学》编辑部,以及《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共同承办。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倪楠主持。 论坛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薛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学科带头人韩利琳,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学科带头人曹燕主持。经组委会多次评审,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16位博士从180位博士中脱颖而出并在论坛现场进行论文汇报分享。 论坛邀请《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卫玲,《法律科学》副主编马治选、兼职副主编孙尚鸿、肖新喜,《西安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主任任红梅,《法学教育研究》副主编余涛,《法学评论》编辑李安安,《人文杂志》编审牛泽东,《法律科学》兼职编辑鲁甜、赵菁等10位核心期刊编辑作为评审嘉宾进行现场打分、点评。 论坛期间,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青年教师赵菁、车东昇分别介绍了“梁肇汉杯”优秀论文奖学金、“徐健杯”长安优秀法学作品奖评选情况,并邀请学院教授强力,“徐健杯”长安优秀法学作品奖出资人、北京金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徐钢等嘉宾为获奖者颁奖。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撰稿:魏静 审核:倪楠)
6月7日下午,学校在雁塔校区召开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专项工作会,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孙昊亮出席,副校长常安主持。 范九利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紧扣新时代学位点建设要求,加快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学科博士培养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学科方向凝练、培养方案优化、导师队伍建设等环节,切实增强我校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影响力。要以科研创新驱动学科发展,整合资源激发活力。要建立跨院校、跨领域合作机制,尤其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领域,要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打造适应全球治理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储备,为法治教育强国与国家高端人才战略输送优质力量。要统一行动、协同落实,积极主动作为,以务实举措推进博士点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取得新成效。 研究生院副院长赵彩如汇报项目博士导学关系调研情况,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洋汇报202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情况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意见,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黄远江汇报“一带一路”高端法律人才博士项目工作方案。 各专业(方向)负责人,党政办、纪委机关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进行交流讨论。 (供稿:研究生院 撰稿:冯佳慧 审核:常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新时代陕西省立德树人工作指南》工作部署,7月13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举办“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教育活动启动仪式,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出席并参加推进工作专题会。 本次活动以“走进革命圣地 传承红色基因 感悟思想伟力 勇担强国使命”为主题,旨在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通过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和立德树人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活动通过庄重热烈的仪式教育和沉浸式文化体验,鼓舞精神、提高实效、扩大教育影响力,激发青年学子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凝聚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青春力量。 我校由民商法学院组建的“探源红色革命文物密码,寻访延安精神烽火足迹”——“延安行”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3日正式启程,17名师生满怀热忱,从西安出发途径照金、洛川、甘泉,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启为期六天五夜,共计930公里行程,覆盖19个革命遗址纪念馆的红色精神溯源之旅。 学校将以此次“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延安行”活动为契机,弘扬传承延安精神的情感基础和先天优势,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和践行延安精神,不断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党委宣传部 撰稿:吴亢 审核:燕福民)
7月16日,省委统战部在西安举办第十期“同心聚·半月谈”座谈会暨“秦知园”读书沙龙。我校无党派人士、副校长常安应邀参加。 会议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读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及无党派人士工作的重要论述摘编。 常安作为省级无党派代表人士在会上作交流发言。他表示,作为无党派人士,要坚持以党为师、不忘合作初心,立足本职岗位,深耕专业领域,坚定不移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者、推动者、维护者;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专业优势,参与社会服务,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彰显无党派人士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学校建设和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供稿:党委统战部 撰稿:刘贝贝 审核:马玲)
7月17日,由我校能源安全与法治保障中心、上海大学法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企业家联合会、新疆哈密市律师协会和我校新疆校友会主办,上海市海华永泰(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单位支持承办的“2025能源安全与法治保障专题研讨会”在新疆哈密召开。我校校长范九利,哈密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公安局长谭湘,哈密市司法局党组书记洪燕出席论坛并致辞。我校校友总会副会长、上海海华永泰(乌鲁木齐)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张伟民主持论坛。 范九利在致辞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特别是《能源法》的颁布施行为我们开展能源安全与法治保障研究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我校法学学科底蕴深厚、拥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平台,形成了注重基础理论研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与区域发展的研究特色。举办本次专题研讨会,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的务实举措,也是集思广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学术盛会。期望以此为契机,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协同发力,持续优化多方共建、共谋发展的合作新机制,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影响力的能源安全与法律保障研究高地。 在论坛主旨发言环节,我校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院长舒洪水教授,上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邓云成,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强力教授,立信税务师事务所(天津)有限公司张楠,我校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陕西省能源法研究会副会长吕江教授等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法律实务人士分别以《强化新疆在国家能源安全中的战略地位、完善新疆能源安全法治保障体系》《陆海碳索:陆海统筹视野下的能源安全——碳排放双向治理》《能源企业融资法律若干问题》《能源集团企业常见积血风险》《能源法的守正与创新》》等为主题作发言,围绕能源安全法治保障、能源企业发展与风险防范等方面,多视角、多层次进行了会议研讨和交流。 我校党政办、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一带一路”营商环境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科研院校、行业协会、企业等领域的代表参加论坛。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吕江 审核:李立)
近日,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三创赛)全国总决赛圆满落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3支参赛队伍全部载誉而归,荣获跨境电商赛道全国二等奖1项、乡村振兴赛道全国二等奖2项。 “三创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面向全国高校举办的大学生竞赛项目,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2025年全国报名参赛团队超过23万支,赛事影响力持续提升。 学校高度重视三创赛赛事,积极引导学生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队,充分发挥我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商学院(管理学院)具体承办,学院组建以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教师为主的指导团队,运用专业知识,为参赛队伍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指导,助力学生不断完善项目。经过校赛、省级初赛、省级决赛的层层选拔,我校3支队伍凭借卓越表现晋级国赛并斩获佳绩。 此次获奖,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也是学校以赛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体现,彰显了学校在双创教育方面的显著成效。 (供稿:商学院(管理学院) 撰稿:冯颖 审核:赵参)
7月21日上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与我校在银川举行“检校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窦朝晖,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马剑勇,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罗时文,我校党委书记赵万东、副校长赵全宇出席,仪式由自治区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王海峰主持。 罗时文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签约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依法治区战略的重要举措,双方要同向同行、合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宁夏辨识度的检察理论和实践研究高地。 赵万东表示,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持续深化与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的战略合作,在服务检察工作现代化方面成效显著。他指出,宁夏检察机关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在服务地方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干部教育培训、法治人才培养、服务地方法治建设等方面的务实合作,为法治宁夏建设注入新动能。 窦朝晖强调,此次签约是落实最高检推动法学教育与检察实践深度融合的务实选择。他表示,通过检校合作,将西北政法大学深厚的法学理论积淀与宁夏检察机关丰富的司法实践资源互补共促,在共育法治人才、专家智库建设、典型案例培育、重大课题攻关等方面密切协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 窦朝晖与赵万东共同为“实践教育基地”和“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揭牌 马剑勇与赵全宇代表双方签署《深化“检校合作”协议》 此次签约标志着宁夏检察机关与我校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下一步,双方将以落实协议内容为抓手,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定期会商推进合作事项,共同打造新时代检校合作新示范。 在宁夏期间,赵万东一行还前往宁夏方和圆律师事务所开展访企拓岗,并与宁夏校友会徐宝等十余位校友座谈交流。赵万东介绍了学校发展近况,希望进一步凝聚校友力量,助力母校事业发展,赋能地方法治建设。 培训中心、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负责人参加活动。 (供稿:培训中心 撰稿:蔡珺 华雅 审核:李集合)
7月1日,“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师生书画作品展在校务楼一楼大厅举办。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校党委副书记张军政参加活动。 本次书画作品展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学生处)、校团委、校工会、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主办,艺术中心美术工作坊承办。活动作品汇集了校工会教师代表作品、校团委校园艺术节优秀作品、繁星·计划学生国画班作品以及美术工作坊学生作品。作品以书言志、以画寄情,深情讴歌党的光辉历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工作坊参与活动的戴佳怡同学表示:“我一直在美术工作坊系统地学习中国画,延续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完成这幅国画作品时,我以牡丹喻繁荣,以蝴蝶表祥瑞,用笔墨勾勒对党和祖国的深情。此次参展是一次美育实践成果的展示,更激励着我作为西法大学子用画笔传承红色基因,续写时代华章。” “丹心绘党魂·翰墨颂华章”书画作品展不仅是我校师生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深情献礼,更是一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的生动实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抒发爱党情怀、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 (供稿: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 撰稿:刘珏 审核:刘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