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西北政法大学与榆林市司法局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基地揭牌仪式在榆林市司法局举行。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副校长马朝琦、校长助理汪世荣,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胡榆宏,榆林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静妮出席仪式。榆林市司法局副局长李国荣主持仪式。西北政法大学有关学院领导、市司法局领导班子及各科室、下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仪式。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朝琦和榆林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静妮代表双方单位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和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静妮共同为“法科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揭牌。 在座谈中,范九利表示,西法大与司法行政系统感情深厚,非常重视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合作。他指出,榆林的红色基因浓厚,要将红色传统融入到法治建设之中,西法大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校地合作,与榆林市司法行政机关加强法治领域合作,切实推动合作框架协议落实落细。 刘静妮代表市司法局对西北政法大学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与感谢。她指出,市司法局将以此次签约合作为契机,与西北政法大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推动各项工作再上台阶,切实提高法治榆林建设水平。 与会领导合影留念 此次签约暨揭牌仪式标志着市司法局与西北政法大学共建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的工作取得新进展,对于推动我市创新法治人才培养和提升法治工作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深入推进法治榆林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2022-06-186月17日下午,“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在洛川法院设立,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延宏主持揭牌仪式,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牛锐发表致辞,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和县委副书记滕云共同揭牌。 牛锐在欢迎致辞中指出,“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设立,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司法实践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加强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大力推进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为传承红色司法基因搭建起了实践与理论的沟通桥梁。相信通过今后深度的合作与交流,会为全院学习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注入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必将对促进院校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互促互进和合作共赢起到重要推动的作用。 滕云指出,院校合作共建“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实现了司法实践和学术资源的优势互补,对双方的合作交流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对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法院要以此次揭牌为契机,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在传承红色司法文化中探索新路径,在护航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担当,在强化队伍建设上展现新形象,努力探索形成具有鲜明红色印记和传承司法优良传统的审判执行“洛川模式”,为深入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与保障。 范九利简要介绍了西北政法大学的创办历史和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表示此次与洛川法院揭牌启用“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是挖掘“马锡五审判方式”精神宝藏、总结提炼司法规律、推动司法审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审判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相互融合促进,共同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的务实行动。希望今后将持续深化院校合作,双方本着“互补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深挖需求、协同发力、务求实效,共同开创法院与学校深度合作、共谋发展的全新局面。 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马朝琦,科研处处长、法治建设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执行主任李瑰华,培训中心主任、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集合,民商法学院党委书记周怡,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院长、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玺,研究生院副院长、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院长、法治学院教授马成,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执行院长、枫桥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王斌通出席揭牌仪式。县法院其他班子成员、审委会专职委员、各部门负责人、员额法官及部分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干警参加揭牌活动。
2022-06-18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承办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权利保护的实效:西方国家少数族裔政策的现实与反思”边会16号在西安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研讨。
2022-06-18《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8日08版)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权利保护的实效:西方国家少数族裔政策的现实与反思”边会16日在西安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研讨。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西方一些国家以人权议题为借口指责中国的民族政策,不过是以人权为名行干涉中国内政、维护自身霸权之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魏南枝认为,美国系统性的种族主义导致以种族为基础的差距持续存在,并因新冠疫情而加剧。美国民主党主张的平权政策只是一种吸引选票的选举手段,根本无法给少数族裔赋能,只能使其陷入“失能”窘境。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汤姆·茨瓦特认为,西方国家不遗余力推行少数民族同化政策,致使少数族裔被迫放弃自身文化、宗教和社会权益,代之以所谓的自由民主政策。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殷之光说,作为资本主义霸权秩序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种族主义将特定地区、特定人群锁定在压迫链条的底端,从而确保另一部分人稳定获益,这是资本主义霸权秩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今天美国借用各种普遍主义话语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本质上还是延续19世纪以种族主义话语为基础的霸权结构。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教授艾萨克·巴锡介绍说,过去两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加拿大和美国都发生不少有关少数族裔的悲惨事件,引发了民众强烈的抗争。在美国,后特朗普时代民粹主义话语愈演愈烈,保护少数族裔的法律和措施却没能及时制定,这带来了很多问题。 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魏磊杰表示,少数族裔政治家、名人的崛起,造就了一种美国正走向进步的错觉。然而,这只是为掌权者提供了逃避结构性变革的阀门,并没有为少数族裔提供逃离压迫的机会。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朱元庆认为,美国的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对原住民生存空间的挤压,以及血腥激烈、持续上百年的非对称战争。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哈冠群回顾了美国印第安人寄宿学校的历史,认为这种具有文化灭绝性质的教育方式,不仅导致新一代印第安人逐渐忘记了他们祖先的语言和文化,还造成许多印第安人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 与会中外人士还围绕美、英反恐政策对少数族裔的影响,社会分层视角下美国少数族裔受教育权保障的现实困境,以及交叉性视角下美国少数族裔妇女歧视的多重形态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常安在会议总结时说,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存在诸多少数族裔权利保护问题,需好好反思。在这方面,中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理念和实践可为世界提供更多借鉴。 (新华社西安6月17日电记者许祖华)
2022-06-18本报讯 (记者 南楠)6月16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权利保护的实效:西方国家少数族裔政策的现实与反思”边会在西安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研讨。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教授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取得历史性成就,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西方一些国家以人权议题为借口指责中国的民族政策,不过是以人权为名行干涉中国内政、维护自身霸权之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魏南枝认为,美国系统性的种族主义导致以种族为基础的差距持续存在,并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加剧。美国民主党主张的平权政策只是一种吸引选票的选举手段,根本无法给少数族裔赋能,只能使其陷入“失能”窘境。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汤姆·茨瓦特认为,西方国家不遗余力推行少数民族同化政策,致使少数族裔被迫放弃自身文化、宗教和社会权益,代之以所谓的自由民主政策。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殷之光说,作为资本主义霸权秩序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种族主义将特定地区、特定人群锁定在压迫链条的底端,从而确保另一部分人稳定获益,这是资本主义霸权秩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今天美国借用各种普遍主义话语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本质上还是延续19世纪以种族主义话语为基础的霸权结构。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教授艾萨克·巴锡介绍说,过去两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加拿大和美国都发生不少有关少数族裔的悲惨事件,引发了民众强烈的抗争。在美国,后特朗普时代民粹主义话语愈演愈烈,保护少数族裔的法律和措施却没能及时制定,这带来了很多问题。 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魏磊杰表示,少数族裔政治家、名人的崛起,造就了一种美国正走向进步的错觉。然而,这只是为掌权者提供了逃避结构性变革的阀门,并没有为少数族裔提供逃离压迫的机会。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朱元庆教授认为,美国的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对原住民生存空间的挤压,以及血腥激烈、持续上百年的非对称战争。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哈冠群回顾了美国印第安人寄宿学校的历史,认为这种具有文化灭绝性质的教育方式,不仅导致新一代印第安人逐渐忘记了他们祖先的语言和文化,还造成许多印第安人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 与会中外人士还围绕美、英反恐政策对少数族裔的影响,社会分层视角下美国少数族裔受教育权保障的现实困境,以及交叉性视角下美国少数族裔妇女歧视的多重形态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常安教授在会议总结时说,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存在诸多少数族裔权利保护问题,需好好反思。在这方面,中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理念和实践可为世界提供更多借鉴。
2022-06-18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权利保护的实效:西方国家少数族裔政策的现实与反思”边会16日在西安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研讨。 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认为,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西方一些国家以人权议题为借口指责中国的民族政策,不过是以人权为名行干涉中国内政、维护自身霸权之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魏南枝认为,美国系统性的种族主义导致以种族为基础的差距持续存在,并因新冠疫情而加剧。美国民主党主张的平权政策只是一种吸引选票的选举手段,根本无法给少数族裔赋能,只能使其陷入“失能”窘境。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汤姆·茨瓦特认为,西方国家不遗余力推行少数民族同化政策,致使少数族裔被迫放弃自身文化、宗教和社会权益,代之以所谓的自由民主政策。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殷之光说,作为资本主义霸权秩序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种族主义将特定地区、特定人群锁定在压迫链条的底端,从而确保另一部分人稳定获益,这是资本主义霸权秩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今天美国借用各种普遍主义话语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本质上还是延续19世纪以种族主义话语为基础的霸权结构。 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教授艾萨克·巴锡介绍说,过去两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加拿大和美国都发生不少有关少数族裔的悲惨事件,引发了民众强烈的抗争。在美国,后特朗普时代民粹主义话语愈演愈烈,保护少数族裔的法律和措施却没能及时制定,这带来了很多问题。 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魏磊杰表示,少数族裔政治家、名人的崛起,造就了一种美国正走向进步的错觉。然而,这只是为掌权者提供了逃避结构性变革的阀门,并没有为少数族裔提供逃离压迫的机会。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朱元庆认为,美国的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对原住民生存空间的挤压,以及血腥激烈、持续上百年的非对称战争。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哈冠群回顾了美国印第安人寄宿学校的历史,认为这种具有文化灭绝性质的教育方式,不仅导致新一代印第安人逐渐忘记了他们祖先的语言和文化,还造成许多印第安人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 与会中外人士还围绕美、英反恐政策对少数族裔的影响,社会分层视角下美国少数族裔受教育权保障的现实困境,以及交叉性视角下美国少数族裔妇女歧视的多重形态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常安在会议总结时说,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西方国家存在诸多少数族裔权利保护问题,需好好反思。在这方面,中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理念和实践可为世界提供更多借鉴。 记者:许祖华
2022-06-176月17日上午,西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范九利一行8人到子洲县法院调研交流工作。榆林市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执行局长郝生华、子洲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贺秉政、子洲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军等陪同调研。 调研中,范九利一行实地查看了裴家湾人民法庭、马蹄沟人民法庭、法院新审判大楼建设、裴家湾镇“说理处”等基层基础建设和县域社会综合治理情况。详细了解了法庭的案件受理情况、“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法庭的“两化建设”等审判事业、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工作情况,通过边走、边看、边听、边问的方式,对我院(子洲县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范九利表示:此次调研意义重大,深受启发,对于基层法院、法庭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给予肯定,并希望今后加强“院校合作”,西北政法大学积极为法院提供优质人才的选择,为公正司法、司法为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另讯,范九利一行对子洲县公安局马蹄沟派出所进行了调研。
2022-06-176月14日,由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主办,西北政法大学基地承办的“以案学法幸福生活”专题研修班在西北政法大学开班。来自省直机关及各地市的近60余名干部参加研修班。 据悉,此次培训为期3天,课程精选了刑法、行政法、民法典、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典型案例,采取以案说法、以案学法的形式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和处理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能力,提升社会发展的“幸福指数”,助推更高水平平安陕西建设和法治陕西建设。
2022-06-17因为向往,西北政法大学美国教师克里斯多夫·尼尔·吉布斯(Christopher Neal Gibbs)举家来到中国。在西安的三年时间,一家人得到了“比想象中更多的收获”。 “事实证明,搬来西安,是我给妻子和三个孩子最好的礼物。我希望在这里安居乐业,并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英语自由。”吉布斯说。 不满足线上了解 我想亲自来中国看看 时针拨回到2019年,那时中国在线教育吸引了大批美国教师远程教授英语,吉布斯先生也是其中一员。通过线上教学,他结识了遍布大江南北的很多中国学生,也开始接触中国文化,随之开启了他与中国的奇妙缘分。 今年44岁的吉布斯先生说道:“仅仅是开展线上教学并不能满足我的好奇心,我太想亲自来中国看看,了解并体验这个古老东方国度的历史和文化!”机缘巧合,一位曾在西北政法大学执教多年的外籍老师向吉布斯先生推荐了这所开放包容的大学。 正是坚信人生需要丰富的经历与体验,三年前,吉布斯先生携妻带子,远离家乡、跨越重洋,来到古都西安,全家人也搬入了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教师家属院居住。他相信举家来西安是送给妻子和三个可爱子女一份最大的礼物。 互相学习的融洽师生关系 吉布斯先生开设的英美文化选修课,是学校的热门课程,由于其灵活生动的授课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吸引了150多名学生报名。 课堂中,比起一直停留在讲台上,吉布斯先生更喜欢走到学生身边,近距离传授知识,增加师生互动。“大多数学生虽然平日性格内敛,但在课堂上却能展现出活跃的动态思维,而与学生的积极互动,更能够帮助他们内化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这样他们每节课都能获得明显进步,尤其是口语能力。” 虽然授课时轻松活泼,风趣幽默,吉布斯先生对学生们的学习要求并不低,“上这门课,学生每周都要参加随堂测验,每节课后还需完成一篇小文章。”这样一位既严格又活泼的外国老师对中国历史文化也很感兴趣,经常放下老师的架子虚心向学生们请教。学生们评价他“求知欲很高,特别好学”。在这种互相学习的氛围中,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 课后,吉布斯先生会回到办公室,等待前来咨询问题的学生,“只要正常工作日,学生们可以随时找到我。”工作之余,他还会定期会去校园附近的英语角做志愿者,那里集合了来自周边多所高校的外籍英语老师,共同为喜好英语的年轻人提供宝贵的交流学习机会,也为吉布斯结交新朋友、了解和融入西安提供了好机会。 与温暖的西安人共同创造幸福的回忆 由于吉布斯先生的太太后期受聘到一所位于浐灞生态区的学校工作,孩子们也在那里就读,为了照顾家人,吉布斯先生又将家搬到了距太太工作单位较近的地方,而自己每天却要耗费两个多小时往返于学校和新家。 即便如此,吉布斯先生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外教办公室,备课或与学生交流答疑。在他的办公桌后,有一面承载着满满记忆的照片墙,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他和家人在西安工作生活的重要时刻。“这张拍摄于2020年学校篮球馆,我和家人打疫苗;这张拍摄于2021年学校夏季篮球赛决赛现场,我在给孩子们加油助威;而这张是我们全家和学生们同游兵马俑的场景……”吉布斯先生向记者逐一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每天中午,他都会与不同的学生一起在学校食堂用餐。他不想错过任何一个与学生互动的机会,“与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刻,都能感受到他们的进步。”吉布斯先生和学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私下也都把他当做好朋友,喜欢和他交流。 爱上这座城 希望西安变得更好 问起吉布斯先生的爱好,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探险! 闲暇之余,他和家人会用一枚骰子决定出行计划。随意一掷骰子决定当天出门乘坐的公交车车号,上车后再通过掷骰子来决定坐几站,站数到了便下车游览。在他们眼里,这座城市里任何一条街道、一座房屋以及生活在那里的人,都是最好的风景。 在西安的这些年,吉布斯先生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城市的各个角落:恢弘壮观的兵马俑、古朴大气的明城墙、人声鼎沸的回民街、绚丽多彩的大雁塔音乐喷泉广场......走街串巷,耳濡目染,历史文化底蕴浓厚的古城也让他感受到了现代积极向上的朝气。如今,肉夹馍、凉皮、泡馍以及劲道十足的各色面食让吉布斯先生一家人的味蕾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喜欢这座城市,除了它充满魅力的历史文化和诱惑十足的特色美食,更是因为在这里遇见的温暖你的人。”一个月前,吉布斯先生的小儿子深夜突发肠胃炎,在了解到这一紧急情况后,他的中国朋友以最快的速度,跨越半座城市赶到医院,协助他们与医生沟通病情。“这些暖心的帮助和感人的举动,都是我们爱上这座城市的原因。” 学生们会在教师节和圣诞节给吉布斯先生送上精心挑选的小礼物,表达对老师辛勤付出的诚挚谢意。在吉布斯先生看来,这些也都代表着中国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有意义。 在中国安居乐业的吉布斯先生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郭兴乐,高兴快乐!他很满意目前的状态,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过着和其他中国人一样的幸福生活,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化,同时憧憬着更加精彩的明天。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闫珅 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郝钟毓
2022-06-17饶佳琪(左一)正在接受“简历门诊”老师指导。 原韬雄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首次突破千万,还有不少农民工需要外出务工。当前稳就业面临哪些困难?各地各部门都有哪些帮扶实招?本期“体验”栏目聚焦3位就业者,一起聆听他们的就业故事。 ——编 者 西北政法大学应届毕业生饶佳琪—— 全力准备,就业有信心 本报记者 原韬雄 5月10日,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大四学生饶佳琪早早坐在宿舍桌前,扎好头发、化个淡妆,再检查一遍简历,今天,她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线下双选会。 作为应届毕业生,饶佳琪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线上就业培训,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更好帮助应届毕业生就业,学校还特意组织了线下双选会,场地就在宿舍楼下。 双选会9点半开始,饶佳琪提前20分钟就到了。她说:“我做了两种简历,一种投律师事务所,一种投公司法务。我学的是法律专业,所以还是想做跟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她开始打腹稿,待会儿要问问薪资、工作地点、用人单位福利等情况,同时对照简历,想想如何应对面试官可能问到的问题。 上午9点半,不少用人单位的窗口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本来信心满满的她此刻却有点不敢上前。“因为疫情原因,这是学校第一次组织线下双选会,我没有线下面试的经验,有点紧张。”饶佳琪坦言。 纠结了几分钟,她鼓起勇气向第一家公司递交了简历。“您好!我叫饶佳琪,这是我的成绩单,这是我在学校期间的获奖情况和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坐下,她立刻就进入了状态。 “你很优秀!之后如果进入下一轮面试,我们会立刻打电话通知你。”公司招聘人员说。听到鼓励,饶佳琪增添了不少信心。“1号、2号、8号、14号,这4家是我比较心仪的公司。这家公司今年招50人,薪资条件也好,先排这个!”她打开手机查询自己做好的笔记,快步走向下一个窗口,“除了举办线下双选会,学校每隔两三天都会推送各种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这都是学校筛选过的企业,很靠谱。” 投简历的队伍中,饶佳琪看到同学郑国斌,俩人聊了起来。郑国斌传授起了经验,“你还可以用一下‘秦云就业’小程序,是陕西省人社部门开发的,里面也有不少职位呢!” “谢谢你!那我得赶紧关注一下。”饶佳琪边说边在手机上操作起来,“我以前通过‘秦云就业’领过毕业生交通补助,不知道还可以了解求职信息,以后我多瞅瞅。” 中午12点,饶佳琪揉揉酸痛的腿,拿出一颗糖塞进嘴里,虽然肚子咕咕叫,但她还不想走,“这次双选会发现自己简历问题挺多的,那边设立了‘简历门诊’,请老师给我诊断诊断!” “照片不要放在中间,最好放在一侧。” “你这段在乡镇的实习经历,要写得更具体些,比如通过什么样的努力,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要用简洁的介绍让面试官了解你的能力。”老师细心地为她梳理了各种问题,饶佳琪边听边用笔在简历上做标注。“听完真是豁然开朗!”饶佳琪连连称谢。 晚上查寝时,辅导员刘超来到饶佳琪的宿舍,问起当天双选会的情况。“我已经投了20多家单位,现在还没有接到录用通知呢。”饶佳琪有些着急。 “找工作就是这样,这也是你们步入社会的第一次‘考试’!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用人单位无法来到学校现场招聘,学校还将组织多场线上双选会,也会推出‘就业大巴车’带你们到别的学校参加招聘会。另外,你也可以关注教育部的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那上面也有不少招聘信息。”辅导员耐心地为她讲解政策。 听了辅导员的话,饶佳琪脸上露出笑容,“嗯,听了您的话我更有信心了,有这么多求职机会,我自己还得努把力!” 《人民日报》( 2022年06月10日 第 19 版) 原标题:稳就业,大家一起加把劲(体验·新时代·追梦人)(点击浏览原文)
2022-06-10春风拂古镇,光影映笑颜。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用影像讴歌新时代发展成就,4月24日,西北政法大学社区组织40多名社区摄影爱好者前往商洛丹凤开展“光影记录新时代·镜头拥抱好春光”主题摄影采风活动。 四月的棣花古镇,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处处洋溢着和暖的气息。大家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和手机,在烂漫春光中用镜头捕捉古镇在新时代下的崭新风貌。青砖黛瓦间绽放的春花、修缮一新的传统民居、游客脸上幸福的笑容,都成为摄影爱好者们重点记录的题材。 采风活动不仅为社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创作平台,用影像讲述着新时代的发展故事,同时也将满园春色尽收镜中,更让大家通过实地采风,深刻体会到在党的领导下,城乡面貌发生的新变化。参与者们纷纷表示,要用更多优秀摄影作品展现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记录伟大祖国的发展成就。 社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用艺术形式讴歌新时代,传播正能量,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通讯员 金山) 责任编辑:汪瑢 【群众新闻网】西北政法大学社区举办居民摄影采风活动 https://www.sxdaily.com.cn/2025-04/27/content_11154742.html
近日,西北政法大学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签约仪式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人权研究中心报告厅举行。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主任刘剑与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致辞,并代表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陕西知识产权局局长沈黎萍出席活动。签约仪式由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孙昊亮主持。 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主任刘剑与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范九利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建立合作机制,聚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专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打造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精品项目和精品课程,不断拓展培训的深度与广度,持续丰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稳步推进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的可及性,切实提升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效能,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共同发展。 陕西知识产权法治研究院高级顾问马治国教授授课 签约仪式之后,由西北政法大学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联合主办,陕西知识产权法治研究院承办的“面向丝绸之路地理标志应用人才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通过本次培训,希望以地理标志人才培育为切入点,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和服务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应用实践与创新发展。 西安报业全媒体 彭峰 【西安发布】西北政法大学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https://xafbapp.xiancn.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51548/7119642.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