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China)集团有限公司

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陈玺教授荣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高频作者

  • 2025年10月13日
  • 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近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发布 2010-2024 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以下简称《成果文库》)数据统计概览,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陈玺教授凭借在唐宋法制史领域的深厚学术积淀与卓越研究成果,成功入选《成果文库》高频作者名单,其学术实力与研究影响力获国家级权威学术平台高度认可,也为我校法学学科建设再添亮眼成绩。

《成果文库》作为集中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成果的核心载体,代表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领域的最高水准,评选机制兼具稳定性与创新性,自 2010 年以来累计仅 661 项成果入选,遴选标准严苛。陈玺教授深耕唐宋法制史研究多年,学术成果先后两次斩获这一学界重磅荣誉 —— 其专著《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研究》入选 2016 年度《成果文库》,《宋代诉讼惯例研究》又于 2022 年度再度入选,成为全国范围内少数两次获此殊荣的学者之一,充分展现了其在该细分领域的持续深耕与领先地位也凸显了我校在法律史学科建设上的深厚积累。

在科研项目主持与学术成果转化方面,陈玺教授成果同样亮眼先后牵头 2016年度、2021年度、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研选题紧扣唐宋法制史研究前沿,持续为该领域理论创新注入动力。学术影响力不仅体现在项目与著作上,其研究成果还多次获权威认可与广泛传播:曾荣获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提名奖、第十四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七届中国法律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2025 年度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特等奖;《唐代刑事诉讼惯例研究》入选2016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英文版由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等核心学术转载平台与权威媒体推介,实现了学术价值与实践影响力的双重落地。

此次入选《成果文库》高频作者,既是对陈玺教授个人学术成就的高度肯定,也为学校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下一步学院将以陈玺教授为标杆,持续鼓励学者深耕学术前沿,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撰稿:强乐颖 审核:张学龙)

相关新闻

  • 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王泽林教授参加中国海洋法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

    10月18日至19日,中国海洋法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西南政法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海洋命运共同体与海洋法治”,由中国海洋法学会主办、西南政法大学承办,来自全国高校、源自始于英国1946官网及实务部门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人才参会,共绘海洋法治发展新蓝图。 年会共设有12个分论坛,60余位发言人围绕联合国与国际海洋法、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论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不少具有针对性、重要实践意义、操作性强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年会还专门设置了两场青年论坛,为青年学子的成果展示和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 中国海洋法学会副会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王泽林教授在“海洋共同发展”分论坛上担任评议人。王泽林对专题发言作了精彩点评,并与参会学者展开深入交流,共同为推动海洋事业建言献策。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王泽林 审批:李立)

    2025-10-21
  • 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举办第四期 “薪火有约”活动

    为精心做好2025年校友秩年返校活动,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在枫桥“一站式”学生成长发展中心举办第四期“薪火有约”活动,邀请1991级经济法本科校友、洛阳市社科联主席张延峰、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法院院长苏娜走进学生社区,与学院师生欢聚一堂,追忆求学青春,共话成长成才。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恒主持。 张延峰校友深情回顾在校时光,感谢、感恩学校的系统培养为其职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理论根基。他寄语同学们,要坚守“德法双修”的初心,将学习与运动融入日常,在学业精进中把握成长节奏,既要保持进取冲劲,也要沉淀积累耐心。苏娜校友结合自身职业成长经历,从司法实践维度出发,以鲜活典型案例为依托,深刻阐释了法学的实践属性与法律工作者坚守司法正义的核心要义。她强调,法律人既要精准掌握法律条文内涵,锤炼过硬专业素养,更要秉持司法为民理念,在审判工作中兼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勇于攻克实践难题,坚守法治初心。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围绕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等踊跃提问,两位校友倾囊相授,现场氛围热烈融洽。 本次“薪火有约”活动的顺利举办,搭建了优秀校友与学生的对话平台,将价值引领、专业教育、职业指导融入日常育人场景,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撰稿:王可卓 审核:李建梅)

    2025-10-21
  • 我校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建“黄河法治研究基地”

    10月18日,我校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签订“黄河法治研究基地”共建协议,举行揭牌仪式。我校副校长孙昊亮、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晓景、黄河水利委员会政策法规局局长兰威、河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沈庆怀出席签约仪式并致辞。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10余所高校100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我校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相关负责人共同见证签约和揭牌仪式。 孙昊亮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传承红色基因、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办学特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对“黄河法治研究基地”成立后的工作开展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并祝愿基地取得丰硕成果。 孙昊亮与陈晓景签订“黄河法治研究基地”共建协议,并与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徐祥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明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特聘教授曹守晔、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部执行部长张安毅共同为“黄河法治研究基地”揭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一系列指示、批示。两校共建“黄河法治研究基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生态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的有力举措。 (供稿: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撰稿:肖新喜 审核:倪楠)

    2025-10-2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