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China)集团有限公司

我校团队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首获二等奖

  • 2025年11月05日
  • 校团委
关注西法大官网
微信
微博
Qzone
网址
打印
阅读

11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中国移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落下帷幕。本届竞赛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共有640件作品入围主体赛终审决赛。我校李伟弟、马钰凤老师指导民商法学院郑行红、李晓頔等同学参与《Web3.0时代未成年人网络性侵害创新保护路径研究——基于近五年七省十五地的典型案例实证研究》项目荣获全国二等奖,取得我校历年来最好成绩。

该项目聚焦Web3.0时代未成年人网络性侵害难题,基于七省十五地典型案例,运用AHP模型量化风险,结合司法判例归纳犯罪特征,构建行业规范强化平台责任。同时引入AI深度伪造识别、多模态身份核验技术,精准拦截风险,提出覆盖预防、干预和救济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实施提供支撑依据。

本届“挑战杯”大赛启动以来,我校积极开展校赛选拔和省赛推报,最终11件作品获省级奖项,1件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我校学生学术创新能力的高度肯定,更是我校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创新人才的生动实践。学校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持续构筑科创育人沃土,继续完善竞赛指导体系,搭建多元实践平台,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引导青年学子崇尚科学、锐意进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校团委 撰稿:齐格 审核:徐京平)

相关新闻

  • 青岛海事法院来我校调研座谈

    11月5日,青岛海事法院刘春颖副院长一行来我校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进行调研交流。副校长孙昊亮主持会议。 孙昊亮对青岛海事法院来校调研交流表示欢迎。他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近年来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成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的指示精神,希望学校与实务部门整合各自资源优势,形成协同创新合力,为涉外海事法治建设注入新动能。同时,双方应加强合作,让涉外海事审判鲜活案例走进课堂,通过合作解决当前涉外海商事审判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 刘春颖对我校的精心安排表示感谢,他介绍了青岛海事法院在涉外审判方面的亮点成果,并就推动涉外法治实践、完善涉外法治体系以及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等方面表达了与我校的合作意向。 与会人员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实训渠道共建、师资互聘、外国法查明、智库研究、教学资源开发以及信息资料共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座谈之前,刘春颖一行参观了我校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 青岛海事法院党组成员王爱玲,海商审判庭、董家口法庭、日照法庭相关负责人,以及我校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人事处、培训中心等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供稿: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 撰稿:张超汉 审批:李立)

    2025-11-06
  • 我校召开“十五五”学科建设规划专家论证会

    11月3日下午,我校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召开“十五五”学科建设规划专家论证会,邀请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建设专家参加。副校长张荣刚主持会议。 张荣刚对各位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要求规划编制组认真总结吸收专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站位、拓宽思路、明晰目标、夯实举措,科学编制好学科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推动学校事业更高质量发展。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宁卫立汇报了我校学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会专家从规划编制总体思路、体系框架、目标任务、建设举措、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并介绍了所在学校的经验和做法。 (供稿: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撰稿:刘洪琴 审稿:王莹莹)

    2025-11-06
  • 我校超额获批2025年教育部“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国家公派人员资格

    近日,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简称留基委)公布2025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录取结果,我校选拔推荐的12名师生全部获批,较年度获批资助名额9人超额完成,完成率为133%。录取师生将于2026年底前分别赴英国邓迪大学、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及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等项目合作院校,开展访学研修与联合培养。留基委将为录取人员提供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及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生活补助。 学校于2024年首次以“全球治理、国际经贸规则与涉外法治创新型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项目”为题申报并成功获批教育部留基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项目执行期为3年,年度资助名额为9人。在2025年项目首次实施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系统组织、扎实推进各环节工作。通过七类校内信息平台广泛发布选派通知,实现宣传动员全覆盖;主管校领导牵头组织各教学科研单位集中开展项目宣讲与答疑,充分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面向师生举办多轮政策说明与申报辅导会,强化政策解读与材料把关;制定专门管理办法,为申请人建立个性化申报档案,实施全流程跟踪指导;积极与外方合作院校沟通,为申请人精准落实研修意向并获取邀请;组织校内专家严格评审,形成以法学为主体、兼顾交叉学科的推荐人员名单。 录取师生纷纷表示,将珍惜学校提供的宝贵机会,在外期间深入学习国际经贸规则与全球治理机制,努力提升涉外法治专业素养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力争学成后为我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智慧。该项目作为我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将持续为构建具备国际视野、精通专业领域的高层次法治人才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2025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录取人员名单 序号 姓名 所在单位 留学单位 留学身份 1 张 泽 行政法学院 (纪检监察学院) 英国邓迪大学 访问学者 2 李思思 民商法学院 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 访问学者 3 张光耀 国际法学院 (国际仲裁学院) 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 国立大学 访问学者 4 段婷婷 马克思主义学院 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 国立大学 访问学者 5 董昊赟 公安学院 (公共安全法学院) 英国邓迪大学 博士后 6 寸雨 琳梓 研究生院 英国邓迪大学 联合培养博士 研究生 7 王芷艺 民商法学院 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 国立大学 联合培养硕士 研究生 8 马明旭 民商法学院 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 国立大学 联合培养硕士 研究生 9 高碧瑶 国际法学院 (国际仲裁学院) 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 联合培养硕士 研究生 10 魏颖婕 法治学院 法律硕士教育学院 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 联合培养硕士 研究生 11 韩欣桐 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 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 国立大学 联合培养硕士 研究生 12 张佳茵 商学院(管理学院) 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 联合培养硕士 研究生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王梦琳 审核:陈梦琦)

    2025-11-06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