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竞赛获奖名单揭晓,我校获得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3项,并被授予“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主办,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通过竞赛推动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陕西赛区竞赛由省教育厅组织。 我校自2012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四年以来,共计支持校级立项项目271项,其中有86项获得国家级立项,186项获得省级立项,获国家级立项数在省属院校中位居前列。累计参与项目指导的教师、实务部门导师500余人次,直接参与项目实践的本科学生1000余人次,部分学校支持、孵化的项目如“初晨网”、“新锐青年工作室”等已经创业成功,实现了商业化运营和持续盈利。 附:获奖名单 获奖级别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成员 指导教师 金奖 “大学”:你的锦瑟年华 吴颖 何晓琴、郑悠然、余若凡、郭鑫、何晓丽 管华 银奖 新时代青年的旅行-互联旅行 岳明琦 郝晶、郭武、郭楠 石忠莉 铜奖 趣快递app校园智能服务 张俏俏 王一可、王帧、李显逯、杨紫腾 张荣刚 铜奖 乐学 刘婧仪 贾涵、朱勇、郭辰 李永宁 铜奖 校内线上旧物交易平台-换享 李瑞雪 韩丽媛、王奕鸥、孙一冰、郭雅琪 黄远江
2015-11-06应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的邀请,2015年10月26日至30日,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孙江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慕明春教授、副院长罗朋教授等一行三人赴港澳参加了以“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并在会议期间,就本科生推免研究生、骨干教师培训与访学等合作事宜达成了有关合作意向。 澳门科技大学始建于2000年,秉承“意诚格物”的校训,恪守“增进文化交流,致力人才培养,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学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展迅速,学校拥有博士、硕士和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是澳门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大学,也是两岸四地最年轻的百强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是澳门科技大学的第三大学院,在澳门及亚太地区已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人文艺术学院的院长是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执行副院长是张志庆教授。人文艺术学院设有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位课程,拥有从本科到博士的专业学历教育体系,在读学生约一千名。孙江教授一行在澳门科技大学访问期间,与人文艺术学院执行副院长张志庆教授、副教授孙瑱博士等就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从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到课程的完善与优化,从教师队伍建设到搭建学术与文化交流平台,双方相互介绍了经验,并就未来发展可以合作的项目进行了探讨。研讨会后,新闻传播学院就建立双方深度合作与互访机制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主要内容包括共同探讨新媒体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以教育、教学资源交叉互补为原则,推进本科交换生、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生推免、教师短期进修与访学等重要合作事项,孙江院长还为并为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张志庆教授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 香港浸会大学成立于1956年,这是一所具有基督教教育传统的香港公立大学,学校将“全人教育”作为其教育目标,以“笃信力行”校训,教研并重,文理互通,其多个学科位列世界前200强,而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t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于1968年创立,是香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镇,被誉为“亚洲第一”,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新闻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新闻学院等老牌知名学府比肩。传理学院下设新闻系、传播系及电影艺术学院;学士学位课程分为电影与媒体艺术、新闻学、组织传播、公关及广告等四大主修范畴,研究生课程包括传理学、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艺术、国际新闻、传媒管理、影视与新媒体制片管理等。 孙江院长一行受到了传理学院院长黄煜教授的热情接待,在与传理学院教师研讨过程中,黄煜教授教授介绍了传理学院的历史与未来发展设想。传理学院以“唯真为善”为院训,注重对学生职业理想激发与专业知识技能的塑造,在人才培养方面,关注世界新闻业发展前沿,并力求呼应新闻业的最新发展。在当今新媒体快速发展形势下,传理学院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专业活动,如定期举办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论坛与亚洲卓越新闻奖得主论坛,不定期聘请业界精英进校讲座,聘请著名导演姜文担任电影学院院长,聘请著名电影人侯孝贤、杜琪峰等为学生授课或进行讲座。传理学院的学生每年都会被送往英美名校新闻学院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学院也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报道,通过一线实地采访增长实践技能。传理学院培养出来一大批媒介精英,学院还经常要去校友回校与学生交流。在研讨会后,黄煜教授欣然接受了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的聘书,他表示非常愿意就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并表示愿意接受新闻学院教师赴传理学院访学或攻读博士学位。会后,黄煜院长还亲自陪同孙江院长一行参观了传理学院的各类新媒体实验室、学生工作室等。传理学院拥有一座十一层高的传理大楼,其实验室设置齐全,设备先进,除了常规化的实验室外,还设有先进的电视演播室、电影制作工厂等,围绕新媒体,建有新媒体实验室、动画设计实验室、镜头媒体艺术工作室、可穿戴媒体实验室、应用传播实验室等,这也是传理学院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呼应。孙江院长一行访问传理学院期间,双方还就新媒体时代学生培养、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就教师进修访学、交流和培训等事项达成合作意向。 电影学院的电影课堂 传理学院实验室之 平面艺术工作室
2015-11-0210月26日,依据陕西省人社厅下发《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认定省属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的通知》陕人社函[2015]902号文件,西北政法大学被认定为省属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为了响应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学校对我校毕业生创业工作高度重视,于2015年初委托商学院成立“西北政法大学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并要求商学院认真准备材料,积极地向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申报省属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经过大半年的收集材料,组织编写,多次深入修改,向上级单位递交的《关于认定西北政法大学为省属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的报告》于8月29日通过了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初审,后又经历了评审、实地考察、公示等环节,于2015年10月26日被正式认定为省属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2015-10-29近日,陕西红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致函我校,由中央电视台负责拍摄的文献纪录片《横山起义》,聘请我校离退休老教授李凤权同志为该片文学顾问。 横山起义发生在1946年10月23日,在毛泽东同志精心部署和时任中共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的策划和指挥下,由时任国民党陕北保安指挥部副指挥官的中共党员胡景铎同志在陕北横山地区成功发动的一次武装起义。横山起义发生在解放战争初期敌强我弱、敌攻我守的严峻时刻,对缓解陕甘宁边区的威胁,为解放军转战陕北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回旋余地,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和意义。 李凤权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工作,著有《胡景翼传》《横山起义》等书,编写了《横山起义》《民国上将胡景翼》《传奇将军胡笠僧》等重大历史材料剧本。
2015-10-2310月20日晚19:30,西北政法大学艺术团成立大会在我校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校长贾宇,校党委副书记赵健,我校艺术顾问李传敢、张文立,校团委书记宋白,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付春生等出席。成立大会由党委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张军政主持。 贾宇校长在成立大会上代表学校向艺术顾问李传敢、张立文颁发了聘书。与会的师生代表分别作了发言,赵健副书记向入选的艺术团员表示了祝贺,希望艺术团员们牢记艺无止境,努力奋斗。李传敢引用了雨果名言“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数学、文字和音符”强调了艺术实践的重要性,表示将尽全力建言献策,积极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付春生就我校艺术教育中心的近期工作向参会师生作了介绍。行政法学院2013级张琳堃同学代表团员发言,她表达了同学们将努力排演优秀作品的强烈意愿和坚定决心。 会上,贾宇校长从艺术教育中心成立讲起,结合他的经历,深入浅出的解读了艺术的本质,从“为什么要建设艺术团”和“艺术团要发展成什么样”两个方面强调了艺术对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独特作用。贾校长指出,学校将给予艺术团全方位的支持,艺术团的同学也要协调好学习和文艺活动之间的关系,以饱满的热情、优秀的作品感染全校师生,走出潼关,走向全国,为将我校艺术团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校艺术团而不懈努力。 今年7月,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大学生艺术教育水平,在整合我校原大学生艺术团和大学生合唱艺术团资源的基础上,筹备组建西北政法大学艺术团。新学期伊始,学校遴选吸纳了240余名在合唱、器乐演奏、舞蹈主持、表演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加入艺术团。目前,艺术团新学期的各项排练活动已全面展开。
2015-10-2310月21日上午我校雁塔校区模拟法庭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校领导和离退休老同志欢聚一堂,共庆老年节。 我校党委书记宋觉、纪委书记罗新远、副校长李玉朝、党政办主任李平安等莅临活动现场。校党委书记宋觉同志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向老同志们祝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然后就学校的发展和建设情况向离退休老同志作了通报,请老同志们保重,对学校的发展请老同志们放心,对老同志的关怀呵护之情溢于言表。寿星代表方强老师老同志讲话,表述喜悦与感激之情。 庆祝活动丰富多彩,伴随着王艳琴和孟繁琨两位老师九月九的歌声徐徐拉开大幕。幼儿园小朋友送来了精心排演的舞蹈《闪闪红星》,祝愿爷爷、奶奶节日快乐;眉户剧《大家喜欢》调动了大家热热闹闹过大节的气氛;为了表达对老同志的衷心祝愿,离退处全体工作人员表演了三句半《送祝福》,博得了全场阵阵掌声;由老年人古诗文研诵会带来了《古诗文朗诵》,我校学生的管弦乐团小提琴齐奏《新疆之春》,现场掌声不断,我校合唱班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共筑中国梦》,到场的学校党政领导还和大家一起演唱了陕北公学的校歌;舞蹈队的老同志以及戏曲研究会的老同志为节日载歌载舞,体育部主任薛峰教授,一身戎装,恢弘放歌《一二三四》,现场报以雷鸣般掌声。庆祝活动的最后,离退处向2015年过70、80岁和90岁及90岁以上高寿的老寿星送上生日蛋糕。在欢快的“生日歌”声中,品尝美味的蛋糕,大家一起分享节日的喜悦。
2015-10-2310月20日下午,我校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召开了学工系统“三严三实”学习交流会。校党委副书记赵健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代表、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全体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工部部长张军政主持。 学工部副部长李建梅、公安学院党委副书记寇汉军、法硕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学龙、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王小玲、民商法学院辅导员刘超分别在会上作了重点发言。学工部部长张军政、校团委书记宋白分别围绕学工系统坚持“严”、“实”做好学生工作作了发言,并就近期工作进行了安排。 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赵健副书记结合上级和学校党委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工作的实际,对学工系统认真开展“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诠释。他指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学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良好契机,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严”和“实”的要求,对照检查不足,联系工作实际,推动学习活动不断深入,实现学习、工作相得益彰。在对同志们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他对全体学工干部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真正把自己摆进去,不断增强践行“三严三实”的自觉性;二是要真正把形象树起来,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发挥示范作用;三是要真正把责任扛起来,为学校建设发展尽职尽责。他希望全体学工干部提高认识、增强自觉,守住底线、勇于担当,助力学生“平安、健康、快乐”成长。 组织部副部长康鹏出席会议并讲话,部分学院党委副书记及辅导员就学习“三严三实”的心得进行了交流。
2015-10-2110月17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宋觉在我校长安校区会见了参加“第四届中国-亚欧法律论坛”的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委会副主任普罗夫•安塔孔、巴基斯坦总理法律和司法特别助理阿斯塔•奥瑟夫•阿里及其夫人、巴基斯坦外交部法律顾问穆罕默德•萨利姆及立陶宛司法部欧洲法律司副司长露塔•克拉苏凯特等首批外宾代表。副校长王瀚及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立、国际法学院院长刘亚军教授、反恐研究院副院长张金平教授等陪同出席会见。 宋觉书记代表我校2万名师生对所有与会外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他首先为外宾介绍了古都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悠久人文历史和厚重文化积淀,综合科技和教育实力居全国前列。同时也详细地介绍了我校78年的办学历史发展、教学科研特色及作为西北地区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重要基地的贡献成就。宋觉书记表示本届亚欧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加强互信、增进互惠合作带来宝贵机遇,更为促进多国间法学教育交流合作、达成更多法律政策研究共识奠定良好基础,来自13个国家的200名参会代表将共同以本届论坛为契机,在我国一带一路宏观经济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精诚团结,共同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委会副主任普罗夫•安塔孔先生及与会外宾分别进行发言,对中国法学会的诚挚邀请与我校师生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表示中国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自古就是欧亚国家学者文人留学交流首选之地,并作为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强国,在全球各领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分赞同宋觉书记对于本届论坛将极大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合作的认识,认为与会嘉宾关于论坛主题及分论题的讨论将为今后多国间互动交流带来新思路、新观点,激发更多合作潜能,达成更多合作成果,并预祝本届亚欧法律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2015-10-1810月14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孙宗宽博士敦聘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我校长安校区BJ14室举行。此次活动由经济法学院和商学院联袂举办。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瀚教授、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闫丽峰女士、长安银行规划发展部总经理寇国明先生、实业界的赵捷总经理、史赟总经理、赵明律师,商学院院长张荣刚教授、副院长李晓宁教授、经济法学院杨为乔副教授、张爱国副教授以及商学院和经济法学院研究生、本科生以及2012级在职法律硕士共二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第一单元为西北政法大学敦聘孙宗宽博士为兼职教授仪式。经济法学院院长强力教授主持。强力教授宣读了学校聘任决定,并介绍了孙宗宽教授的简历和业绩贡献。王瀚副校长受贾宇校长委托向孙宗宽先生颁发聘书并致辞。王瀚副校长阐述金融专业和金融法专业的重要性及聘任孙宗宽教授的重要意义。孙宗宽教授致辞感谢,表示获聘教授是荣誉更是责任,将以认真做人、做事的品德履行兼职教授的职责,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单元为孙宗宽教授的学术报告会。孙教授发表了“金融实践及热点问题探讨”主题演讲。由经济法学院院长强力教授主持,商学院院长张荣刚教授任点评人。 讲座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金融基本知识。从银行卡、小额借贷以及联合学院说起,介绍了金融类别、体系及一行三会的监管职能,同时对我国经济状态做了基础解析。第二部分,银行实践感悟。孙教授将自身四十年的从业经历分为四个十年,讲述了工作40年,金融从业36年的职业感悟。第三部分,孙教授谈及了当前金融热点问题,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特征、原因及发展趋势问题。 商学院张荣刚院长对孙教授的演讲进行了点评,指出孙总的人生经历为在座同学们克服困难,完整、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树立了人生标杆,并以孙总顺应时势、用心工作,善于动脑、创新工作,努力学习、完成工作的人生经历启发同学们要好好反思,努力学习借鉴孙总感悟出的人生真谛。 最后,强力院长表达了对孙宗宽先生精彩演讲的感谢,对孙总四十年职业经历的感悟深表赞同,并以孙总的人生感悟勉励在座同学以学习为重,学习才能创造人生,才能进步、提升、发展,不被人抛弃。要善于思考和总结,踏实肯干。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如此才能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报告会最终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孙宗宽教授现任陕西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常委、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研究生学历,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高级会计师职称。曾任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陕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2008年组建长安银行,运行6年多,今年5月卸任。曾获助推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功勋人物,2010年度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先进个人,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家,2010年中国银行业年度人物,荣获2011年度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先进个人,被推选为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副主席,陕西省金融业杰出战略投资家,还被评为被评为“陕西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军人物”,工作经验丰富,荣誉颇多。
2015-10-1610月9日至11日,教育部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2015年会暨“依法治国与法学教育”论坛在京召开。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我校校长贾宇教授出席会议并作演讲。 10月9日,贾宇教授参加了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的理事会议。10月10日,教指委和研究会2015年年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开幕式。张文显会长总结了研究会一年来的工作并就近期工作做了安排;教育部吴燕处长介绍了目前我国法学院校、专业设置和学生规模的现状;受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徐显明主任委员的委托,贾宇副主任委员作了题为“法治专门队伍、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全面改革”的报告,全面系统传达了本次教指委工作会议的精神和主要内容。 在接下来进行的“依法治国与法学教育”论坛分三个分论坛同时进行,第一分论坛的主题是“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与法学教育”;第二分论坛主题是“依法治国进程中的法律职业化建设”;第三分论坛主题是“十字路口的国际法学教育研讨”。 校长贾宇教授在第二分论坛作主题演讲,他指出当前法学教育应有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法学教育应该由“学术化”向“职业化”转变。我们的学科划分、课程设置、知识结构跟不上法治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按照职业化的要求来改造学术化的、分门别类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我们对法学教师的评价方面,不适应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职业化要求,应该以法治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作为主要标准来进行评价。当然这是针对大多数以培养法律实务工作者为主的法学院校来说的,并不排斥其他以培养法学理论工作者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总的来说,职业化是个坚持的大方向。第二,法学教育应该“西化”向“中国化”转变。从清末的“西法东渐”到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学习西方,我们的法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今天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站在建设者的立场,在借鉴世界法治文明的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挖掘中华法系的优秀文明成果,建构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不能亦步亦趋,仅停留在学习西方的阶段,那样是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的。第三,法学教育的定位,应该由“精英化”向“人民化”转变。法治人才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力量,治理国家的人才应该由这些精英组成。但“精英化”的提法存在一些问题,精英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不清楚,法学教育的现实从客观上也做不到精英教育。最关键的是这种做不到精细化的精英教育的提法,容易使学生养成虚妄的自大意识。精英文化不符合中国内敛、谦和的文化传统。彰显平民情怀、普通劳动者本色的“人民化”,符合社会主义法治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法学人才,脱离人民群众是不行的。没有对群众的感情、把老百姓不放在眼里的人,是绝对不会有所成就的。我们注意到目前存在法学毕业生就业率不高但西部地区基层政法机关专业人才急缺的结构性矛盾,因此要通过去“精英化”,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到西部、基层下得去、用得上、靠得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西北政法大学多年来一直坚持“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的育人理念,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符合中国特色法治人才培养的要求。贾宇教授以上关于法学教育应实现三个方面转变的演讲,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同和主办单位的积极评价。 此次会议还举行了第四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奖颁奖仪式,我校王健教授的论文“在职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荣获三等奖,这也是王健教授第三次获此奖励。 今年适逢清华大学法学院复建20周年,清华大学法学院承办了本次年会。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全国法学院校负责人、港台地区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日本、新加坡等国高校法学院长300多人参加了会议。
2015-10-1510月29日,学校在长安校区召开“十五五”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规划编制推进会。校党委副书记郭武军主持会议。 郭武军强调,“十五五”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规划是学校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未来五年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就进一步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他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把握工作节奏,加快推进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要按照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在深入研究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专项规划持续打磨、修改完善,确保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二要把握核心要求,进一步明确重点建设任务。要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党中央对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理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逻辑关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做到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统一。三要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要通过规划编制进一步明确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强化目标引领,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以实践成效校验规划实效,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会上,党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严芳就“十五五”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了说明。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宁卫立和有关负责同志对专项规划编制进行了现场指导。党群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就“十四五”期间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十五五”规划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供稿:党委组织部 撰稿:严芳 樊丁 审核:李君)
10月25日,由我校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与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主办的“第十九届尚权刑事辩护论坛”在我校长安校区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共同犯罪案件的分案、并案与另案处理。”我校副校长马朝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马朝琦表示,我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自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成立以来每年召开的刑事辩护论坛,已经成为有重大影响力的高端专业会议。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的关键时期,本次论坛是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具体关切和积极回应;期待本次论坛能在研讨中凝聚共识,为共同犯罪案件的办理提供指引,为法律修改提供系统、扎实、全面的理论支撑,为复杂案件的办理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论坛主题报告环节,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顾问顾永忠教授,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秋红教授等先后作主题报告。 尚权刑事辩护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十九届,是国内持续时间最长的刑事辩护专业领域的论坛,对刑事辩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着推动较大作用。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李子榛 审核:孙学龙)
近日,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简称留基委)公布2025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录取结果,我校选拔推荐的12名师生全部获批,较年度获批资助名额9人超额完成,完成率为133%。录取师生将于2026年底前分别赴英国邓迪大学、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国家行政学院及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国立大学等项目合作院校,开展访学研修与联合培养。留基委将为录取人员提供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及资助期限内的奖学金生活补助。 学校于2024年首次以“全球治理、国际经贸规则与涉外法治创新型人才培养国际合作项目”为题申报并成功获批教育部留基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项目执行期为3年,年度资助名额为9人。在2025年项目首次实施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系统组织、扎实推进各环节工作。通过七类校内信息平台广泛发布选派通知,实现宣传动员全覆盖;主管校领导牵头组织各教学科研单位集中开展项目宣讲与答疑,充分调动各单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面向师生举办多轮政策说明与申报辅导会,强化政策解读与材料把关;制定专门管理办法,为申请人建立个性化申报档案,实施全流程跟踪指导;积极与外方合作院校沟通,为申请人精准落实研修意向并获取邀请;组织校内专家严格评审,形成以法学为主体、兼顾交叉学科的推荐人员名单。 录取师生纷纷表示,将珍惜学校提供的宝贵机会,在外期间深入学习国际经贸规则与全球治理机制,努力提升涉外法治专业素养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力争学成后为我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智慧。该项目作为我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将持续为构建具备国际视野、精通专业领域的高层次法治人才队伍提供有力支撑。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王梦琳 审核:陈梦琦)
11月3日下午,我校在长安校区图书馆一楼会议室召开“十五五”学科建设规划专家论证会,邀请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建设专家参加。副校长张荣刚主持会议。 张荣刚对各位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要求规划编制组认真总结吸收专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站位、拓宽思路、明晰目标、夯实举措,科学编制好学科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引领作用,推动学校事业更高质量发展。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宁卫立汇报了我校学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会专家从规划编制总体思路、体系框架、目标任务、建设举措、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并介绍了所在学校的经验和做法。 (供稿: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撰稿:刘洪琴 审稿:王莹莹)
10月16日,外交部2026年度公务员考录宣讲会在我校举行。外交部欧亚司副司长高明波,欧亚司副处长陈秋实和干部司一秘李建军来校开展宣讲。 宣讲会前,校党委书记赵万东、校长范九利、副校长孙昊亮会见高明波一行。赵万东对外交部多年来给予我校毕业生的肯定与关怀表示感谢,希望双方能够进一步密切各方合作。高明波对我校办学特色及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 宣讲会上,高明波结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和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精神介绍当前国际形势与外交工作,阐述了外交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勉励同学们胸怀家国,放眼世界,在勤学与实践中锤炼品格,增强本领,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投身国家外交事业,以奋斗青春共筑民族复兴伟大事业。陈秋实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青年外交工作者的使命坚守,介绍外交一线工作的特点,勾勒出外交工作的温度与荣光,为同学们的职业选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李建军介绍了外交部的考录政策、外交人员职业发展等,并就外交部不同职位的考录要求、报考流程等答疑。 我校200余名学生及源自英国始于1946处工作人员参加宣讲会。 (供稿:源自英国始于1946处 撰稿:薛倩 审核:孙静)
2025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骨干培训班于11月3、4日在我校雁塔校区人权研究院中心报告厅成功举办。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吴振磊、我校副校长孙昊亮、陕西省学生就业与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相勇出席开训仪式,陕西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吕元主持。来自全省96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和业务骨干近200人参加培训。 吴振磊表示,全体参训人员要深刻把握本次培训会内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就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他强调,要科学研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准确把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问题难点与发展路径,在矢志不渝追赶超越中展现担当作为,自觉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就业指导服务处处长詹清华、同济大学就业中心主任王凌凌、我校陈静媛副教授、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就业创业服务处曲晨,分别围绕新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内涵、逻辑与路径、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与统计等内容作专题授课分享。培训采取“集中授课+分组研讨”的方式,课程设置紧扣就业工作实际需求,促进各高校之间的经验交流与智慧共享。 学校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认真落实有关工作要求,创新就业工作模式,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拓宽就业平台渠道,强化就业教育,持续学习优秀经验做法,不断提升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素养,全力促进2026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供稿:源自英国始于1946处 撰稿:徐卓远 审核:孙静)
10月18日上午,西北政法大学高级法律研修(新疆)班暨2025年秋季班开学典礼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新疆分院举行。此次研修班汇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法系统的年轻干部及其他地市的法律从业者,旨在进一步提升法律人才专业素养,助力新疆地区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我校副校长马朝琦出席开学典礼并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对全体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西北政法大学在法学领域的学科特色与发展成就。马朝琦表示,当前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对法律人才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举办高级法律研修班是学校服务国家法治战略、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重要举措。他希望全体学员珍惜此次研修机会,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提升解决复杂法律问题的能力,未来为法治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教师代表汪鹏在发言中,结合自身教学与研究经验,向学员们分享了法律学习的方法与心得。他表示,法律学科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属性,学习过程中既要夯实专业基础,也要关注行业前沿动态,尤其是涉外刑事法治等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汪鹏承诺,全体授课教师将以专业的教学态度、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助力大家在学习期间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随后学员代表朱柏仲发言,他代表全体学员对西北政法大学搭建的学习平台表示感谢。朱柏仲表示,作为法律从业者,大家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此次学习是提升自我、补齐短板的宝贵机会。全体学员将严格遵守研修班纪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与交流研讨,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努力成为更优秀的法律工作者,不辜负学校与老师们的期望。 接着与会领导为学员代表佩戴校徽并颁发入学纪念品。校徽象征着西北政法大学的精神传承,入学纪念品则承载着学校对学员们的美好祝愿,这一刻不仅让学员们感受到了归属感与荣誉感,更激发了大家投身法律学习与实践的热情。 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至此开学典礼圆满落幕。此次高级法律研修(新疆)班的举办,是我校服务依法治疆推进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举措。 我校刑事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研修班学员共计1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活动。 (供稿:刑事法学院 撰稿:高晓伟 审核:孙学龙)
10月31日—11月2日,由陕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的2025年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互助保障杯”职工羽毛球比赛,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体育馆举行。来自全省教科文卫体系统的57家单位的领队、教练员、运动员及裁判员等共计800余人参加了比赛。 竞赛项目为混合团体赛,包括混双、男单、男双、女单、女双。赛事历时三天,竞争激烈、精彩纷呈。 校工会高度重视此次比赛,与教职工羽毛球协会组织选拔了12名教职工组成代表队参加。赛前队员们认真训练、积极备战,进行了精密的排兵布阵和科学的战术规划。比赛期间,队员们在赛场上高接低挡、扣杀凌厉,以顽强拼搏的姿态完成了每一场羽球较量。充分展现了我校教职工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最终我校获得“优秀奖”。 校工会将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号召,继续搭建多元化文体活动平台,推动教职工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引领广大教职工在强身健体中凝聚力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供稿:校工会 撰稿:崔静 审核:戴鲲)
11月4日,副校长张荣刚会见英国利兹大学法学院国际项目负责人周祺、中国事务负责人陈昆一行,双方围绕合作事宜深入交流。国际法学院(国际仲裁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主要负责人陪同会见。 张荣刚对利兹大学法学院一行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就我校代表团2024年访问该校期间所获的热情接待致以诚挚谢意。他表示,两校已奠定良好合作基础,希望在此之上进一步巩固合作成果、拓展合作维度,充分整合双方在法学教育、科研创新及实践资源等领域的核心优势,通过构建更为开放融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共同探索兼具前瞻性与实效性的法治人才培养新路径,为服务全球治理贡献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周祺表示,利兹大学法学院致力于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健全学生服务保障等全方位支持体系,为培养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提供关键支撑。他期待双方携手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拓宽合作维度,为两校师生的学术成长与职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双方围绕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国际组织法治人才培养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2+2国际本科项目等合作领域展开洽谈,并就专业对接、人员选拔与资金支持等具体细节进行了深入商讨。 为推动会谈成果转向实质合作,会后,周祺与陈昆面向我校学生举办“英国利兹大学法学硕士学位项目”专题讲座,详细解读了项目情况与申请流程。 英国利兹大学是世界知名公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英国罗素大学集团创始成员和英国“红砖大学”之一,2026 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86位。我校与利兹大学开展法学硕士项目合作,项目包含本连硕3+1、4+1,双硕士1+1+1、2+1等学习模式,我校录取学生可获得学费20%的专项奖学金。 (供稿: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撰稿:梁茵 审核:陈梦琦)
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校建校88周年。自2020年起,学校将毛泽东同志为陕北公学成立的题词日(10月23日)所在周定为“红色文化宣传周”,这既是对光荣革命传统的深情回望,更是创建“红色文化育人模范大学”的生动实践。 活动期间,相关职能部门与各学院以校史馆红色资源为根基,深度融合革命文化与法治精神,通过理论研习、实践体验、文艺创作等多元形式,落实“用好、发扬好、传承好红色资源”要求,引导师生厚植家国情怀、强化法治担当,成功打造具有西法大辨识度的红色育人品牌,吸引广大校友与师生积极参与。 校史研究与文化传播成果丰硕。一方面,由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我校联合申报的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宣传专项引导资金2025年度项目,成功获批立项。至此,我校已实现该类项目连续三年立项的佳绩,为校史研究注入专业学术动力;由校内外专家撰写的3篇校史研究文章在《陕西教育》《西北政法大学报》等刊发,形成校地联动的研究新格局。另一方面,与陕西省档案馆联合录制校史档案视频《档案为证 我们从这里出发——永不褪色的合影:西法大与法治中国的同频之路》,成功上线央广网,以珍贵档案生动展现学校与法治中国同频共振的发展历程。 党委宣传部(校史馆)等多部门联合举办“声绘西法大”第四届校史讲解大赛决赛,10名经层层选拔的选手,以鲜活讲述诠释初心使命,尽显西法大学子风采;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组织1981级、1991级、2001级本科及1992级、2002级硕士校友重返校园,参观校史馆等场所,重温校史记忆与青春岁月。 各学院立足专业特色,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以团支部为单位,通过学习英雄事迹、观看党史纪录片开展专题团课;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组织主题班会,融入红色影片观看、校友故事分享与校史知识答题环节;国家安全学院(反恐怖主义法学院)赴革命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并举办《献礼西法大》主题宣讲;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组织师生观看红色影片,同步召开交流座谈会;公安学院(公共安全法学院)开展主题团日、党日活动,进一步强化师生理想信念;新闻传播学院(艺术学院)组织诵读重要论述,创新推出“笔如烽火”沉浸式红色剧本杀;商学院(管理学院)举办校史知识互动答题活动,激发师生参与热情。 88载风雨兼程,从陕北公学一路走来,鲜明红色基因始终是西北政法大学的精神密码。此次“红色文化宣传周”既是对历史的深刻回望,更是对育人初心的坚定传承。未来,学校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把红色力量深度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让红色血脉永续传承、法治精神熠熠生辉,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西法大智慧与力量。 (供稿:党委宣传部(校史馆) 撰稿:潘明路 审核:燕福民)